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手性及手性识别 | 第10-11页 |
1.1.1 手性 | 第10-11页 |
1.1.2 手性识别 | 第11页 |
1.2 手性拆分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结晶法 | 第11页 |
1.2.2 化学拆分法 | 第11-12页 |
1.2.3 酶解法 | 第12页 |
1.2.4 色谱拆分法 | 第12页 |
1.3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方法 | 第12-14页 |
1.3.1 拆分方法分类 | 第12-13页 |
1.3.2 拆分机理 | 第13页 |
1.3.3 重要评价参数 | 第13-14页 |
1.4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 | 第14-22页 |
1.4.1 “刷型”手性固定相 | 第14-15页 |
1.4.2 环糊精型手性固定相 | 第15-16页 |
1.4.3 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 | 第16-17页 |
1.4.4 单一取代多糖类手性固定相的合成 | 第17-20页 |
1.4.5 区域选择性取代多糖类手性固定相的合成 | 第20-22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3-31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 实验试剂的处理 | 第24-26页 |
2.2.1 溶剂的干燥与纯化 | 第25页 |
2.2.2 固体试剂的干燥处理 | 第25页 |
2.2.3 异氰酸酯的纯化 | 第25-26页 |
2.3 合成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2.4 目标产物的结构表征和测试 | 第27-30页 |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7-28页 |
2.4.2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 第28页 |
2.4.3 圆二色光谱(CD) | 第28页 |
2.4.4 高效液相色谱(HPLC) | 第28-29页 |
2.4.5 热失重分析(TGA)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含不同取代基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的表征与分析 | 第31-46页 |
3.1 红外光谱(FT-IR)表征与分析 | 第31-33页 |
3.1.1 含不同取代基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监控 | 第31-32页 |
3.1.2 含不同取代基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3.2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与分析 | 第33-41页 |
3.3 热失重分析(TGA) | 第41-42页 |
3.4 圆二色光谱分析(CD)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含不同取代基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评价 | 第46-62页 |
4.1 纤维素-[2,3-二(间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系列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评价 | 第46-50页 |
4.2 纤维素-[2,3-二(对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系列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评价 | 第50-55页 |
4.3 纤维素-[6-(间氯苯基氨基甲酸酯)]系列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评价 | 第55-58页 |
4.4 纤维素-[6-(间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系列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评价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