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脂肪乳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大豆油的精炼提纯 | 第10页 |
| 1.3 大豆卵磷脂的提取 | 第10-11页 |
| 1.4 脂肪乳的分类 | 第11-13页 |
| 1.4.1 用途与功能分类 | 第11页 |
| 1.4.2 粒径大小分类 | 第11-12页 |
| 1.4.3 空间结构分类 | 第12页 |
| 1.4.4 根据脂肪酸分类 | 第12-13页 |
| 1.5 脂肪乳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 1.5.1 两步机械乳化法 | 第13页 |
| 1.5.2 超声波乳化法 | 第13-14页 |
| 1.5.3 自动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 第14页 |
| 1.5.4 干乳 | 第14-15页 |
| 1.5.5 SolEmul乳化增溶法 | 第15页 |
| 1.6 乳化剂及助乳化剂 | 第15-16页 |
| 1.6.1 卵磷脂 | 第15页 |
| 1.6.2 泊洛沙姆 | 第15-16页 |
| 1.6.3 其它乳化剂 | 第16页 |
| 1.7 脂肪乳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 第16页 |
| 1.8 本研究课题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2 大豆油脂肪乳体制备处方优化 | 第17-23页 |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7-18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 2.1.2 实验设备 | 第17-18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 2.2.1 实验用脂肪乳样品的基本制备方法 | 第18页 |
| 2.2.2 助乳化剂筛选方法 | 第18页 |
| 2.2.3 脂肪乳体处方正交实验方法 | 第18页 |
| 2.2.4 PH值(酸碱度)优化方法 | 第18页 |
| 2.2.5 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检测方法 | 第18页 |
| 2.2.6 脂肪乳离心稳定性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 2.2.7 统计学处理 | 第19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9-22页 |
| 2.3.1 助乳化剂的筛选结果 | 第19-20页 |
| 2.3.2 脂肪乳体处方正交实验结果 | 第20页 |
| 2.3.3 PH(即酸碱度)优化 | 第20-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大豆油脂肪乳体制备工艺优化 | 第23-28页 |
|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4-25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3.1.2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 3.2.1 实验用脂肪乳样品的基本制备方法 | 第25页 |
| 3.2.2 剪切乳化工艺优化方法 | 第25页 |
| 3.2.3 高压均质工艺优化方法 | 第25页 |
| 3.2.4 粒径大小分布检测方法 | 第25页 |
| 3.2.5 统计学处理 | 第2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 3.3.1 剪切乳化工艺优化结果 | 第25-26页 |
| 3.3.2 高压均质工艺优化结果 | 第26-2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大豆油脂肪乳体制备的中试试验 | 第28-32页 |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8页 |
| 4.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4.1.2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 4.2.1 中试试验操作流程 | 第28-29页 |
| 4.2.2 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 4.2.3 脂肪乳离心稳定性检测方法 | 第30页 |
| 4.2.4 统计学处理 | 第30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5 水中氧含量对脂肪乳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9页 |
|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2-33页 |
| 5.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5.1.2 实验设备 | 第32-33页 |
| 5.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5.2.1 实验用脂肪乳样品制备方法 | 第33页 |
| 5.2.2 注射用水含氧量的检测方法 | 第33页 |
| 5.2.3 脂肪乳过氧化值(PV)的测定方法 | 第33页 |
| 5.2.4 脂肪乳甲氧基苯胺值(AV)的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 5.2.5 全氧化值的计算方法 | 第34页 |
| 5.2.6 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检测方法 | 第34页 |
| 5.2.7 脂肪乳形态观察 | 第34页 |
| 5.2.8 离心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第34页 |
| 5.2.9 统计学处理 | 第34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5.3.1 注射用水中的溶氧量 | 第34-35页 |
| 5.3.2 脂肪乳全氧化值的变化 | 第35-36页 |
| 5.3.3 脂肪乳粒径与形态变化 | 第36-37页 |
| 5.3.4 脂肪乳离心稳定性的变化 | 第37-3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6 大豆油脂肪乳体长期稳定性考查 | 第39-42页 |
| 6.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9页 |
| 6.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 6.1.2 实验设备 | 第39页 |
| 6.2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 6.2.1 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检测方法 | 第39页 |
| 6.2.2 脂肪乳离心稳定性检测方法 | 第39页 |
| 6.2.3 统计学处理 | 第39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 6.3.1 粒径大小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 6.3.2 离心稳定性检测结 | 第40-41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