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植被散射机理及参数反演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微波散射测量 | 第15-17页 |
1.2.2 植被散射模型 | 第17-18页 |
1.2.3 植被参数反演方法 | 第18-20页 |
1.2.4 基于SAR图像的植被信息提取 | 第20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小麦散射机理及参数反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5-48页 |
2.1 微波遥感基础 | 第25-32页 |
2.1.1 雷达系统和散射截面 | 第25-27页 |
2.1.2 微波散射特性 | 第27-29页 |
2.1.3 微波散射系数的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2.2 微波散射测量技术 | 第32-38页 |
2.2.1 有效照射面积 | 第33-34页 |
2.2.2 独立样本测量 | 第34-36页 |
2.2.3 雷达系统定标技术 | 第36-38页 |
2.3 微波散射理论 | 第38-45页 |
2.3.1 随机粗糙面电磁散射 | 第38-40页 |
2.3.2 矢量辐射传输理论 | 第40-45页 |
2.4 植被参数反演方法 | 第45-46页 |
2.4.1 最优化方法 | 第45页 |
2.4.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小麦微波散射实验与特性分析研究 | 第48-73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微波散射实验 | 第48-56页 |
3.2.1 实验区概况 | 第48-49页 |
3.2.2 小麦微波散射测量 | 第49-53页 |
3.2.3 地表参数采集 | 第53-56页 |
3.3 小麦散射特性分析 | 第56-71页 |
3.3.1 入射角对散射特性影响的分析 | 第56-63页 |
3.3.2 行列向对散射特性影响的分析 | 第63-66页 |
3.3.3 方位角对散射特性影响的分析 | 第66-70页 |
3.3.4 极化组合与地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小麦微波散射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73-85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小麦散射经验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73-75页 |
4.3 小麦半经验散射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75-79页 |
4.3.1 改进的水云模型 | 第75-76页 |
4.3.2 简化的MIMICS模型 | 第76-78页 |
4.3.3 模拟结果及验证 | 第78-79页 |
4.4 小麦理论散射模型 | 第79-84页 |
4.4.1 矢量辐射传输模型原理 | 第79页 |
4.4.2 小麦多层理论散射模型 | 第79-83页 |
4.4.3 模拟结果及验证 | 第83-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小麦参数反演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 第85-94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小麦参数经验反演模型建立与验证分析 | 第86-87页 |
5.3 基于小麦半经验散射模型的反演方法 | 第87-90页 |
5.3.1 反演方法的建立 | 第87-88页 |
5.3.2 反演结果及验证分析 | 第88-90页 |
5.4 基于理论散射模型模拟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 | 第90-93页 |
5.4.1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 第90-92页 |
5.4.2 反演结果及验证分析 | 第92-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基于SAR图像的小麦生物量参数反演及验证 | 第94-109页 |
6.1 引言 | 第94页 |
6.2 小麦生物量反演流程 | 第94-95页 |
6.3 图像处理 | 第95-99页 |
6.3.1 图像预处理 | 第95-96页 |
6.3.2 SAR图像配准 | 第96-97页 |
6.3.3 图像分类 | 第97页 |
6.3.4 ASAR图像后向散射系数提取 | 第97-99页 |
6.4 基于SAR图像的小麦生物量反演及验证 | 第99-102页 |
6.4.1 基于MIMICS模型的小麦生物量反演 | 第99-100页 |
6.4.2 基于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的小麦生物量反演 | 第100-101页 |
6.4.3 反演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1-102页 |
6.5 SAR图像反演结果与光学TM图像反演结果对比分析 | 第102-108页 |
6.5.1 基于TM数据的小麦植被指数反演 | 第102-104页 |
6.5.2 小麦LAI反演 | 第104-105页 |
6.5.3 小麦生物量反演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105-10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7.1 全文结论 | 第109-110页 |
7.2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7.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28-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