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五轴机床几何误差补偿与验证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3 误差补偿的基本概念第14-16页
        1.3.1 误差源分析第14-15页
        1.3.2 误差建模第15页
        1.3.3 误差测量第15页
        1.3.4 误差补偿的执行第15-16页
        1.3.5 误差补偿效果的评价第16页
    1.4 研究现状第16-22页
        1.4.1 误差建模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6-18页
        1.4.2 误差辨识、测量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8-21页
        1.4.3 误差补偿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第21-22页
    1.5 研究总体思路第22-23页
    1.6 研究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五轴机床精度系统分析第24-44页
    2.1 五轴机床误差特性分析第24-28页
    2.2 五轴机床误差检测和补偿关键技术分析第28-36页
        2.2.1 误差源分析第28-29页
        2.2.2 五轴机床几何误差项第29-36页
    2.3 误差检测与补偿的方法分析和方法研究第36-44页
        2.3.1 误差性质分析第36-37页
        2.3.2 误差获取第37-41页
        2.3.3 误差处理和补偿第41-43页
        2.3.4 验证研究第43-44页
第三章 五轴机床误差建模方法和误差解耦研究第44-83页
    3.1 五轴机床随机几何误差建模第44-49页
        3.1.1 坐标系建立第44-48页
        3.1.2 几何误差建模第48-49页
    3.2 包含随机误差的齐次坐标变换基本原理第49-58页
        3.2.1 齐次坐标变换的定义第49页
        3.2.2 理论情况下变换矩阵第49-52页
        3.2.3 随机误差存在的变换矩阵第52-58页
    3.3 综合误差解耦分析及其方法研究第58-82页
        3.3.1 极值法第60-61页
        3.3.2 蒙特卡洛模拟法第61-66页
        3.3.3 机床综合误差解耦分析第66-81页
        3.3.4 研究过程分析第81-82页
    3.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五轴机床的误差测量与测量系统评定第83-136页
    4.1 几何误差测量系统的构建第83-120页
        4.1.1 直接误差测量法第85-95页
        4.1.2 综合误差测量法第95-120页
        4.1.3 研究过程分析第120页
    4.2 几何误差测量系统的评定第120-134页
        4.2.1 测量系统评定流程第120-124页
        4.2.2 不确定度评定原理及方法第124-134页
    4.3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五章 五轴机床几何误差数据处理和补偿算法研究第136-158页
    5.1 测量数据处理第136-146页
        5.1.1 测量节点位置的数据处理第136-137页
        5.1.2 任意位置数据处理第137-146页
    5.2 五轴机床误差补偿实施策略第146-156页
        5.2.1 五轴机床误差补偿数学模型第146-150页
        5.2.2 五轴机床误差的解耦补偿策略第150-155页
        5.2.3 五轴机床补偿实施平台第155-156页
    5.3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第六章 五轴机床实验误差补偿结果的验证第158-224页
    6.1 五轴机床几何误差测量实验第158-193页
        6.1.1 五轴机床单项误差测量第159-175页
        6.1.2 五轴机床总和误差测量第175-193页
    6.2 五轴机床几何误差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评定第193-201页
    6.3 五轴机床几何误差的数据处理第201-218页
        6.3.1 任意位置补偿数据的生成方法与验证第201-208页
        6.3.2 任意位置几何误差的数据处理第208-218页
    6.4 五轴机床误差补偿的验证第218-223页
    6.5 本章小结第223-22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224-226页
    7.1 全文总结第224-225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225页
    7.3 工作展望第225-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35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35-236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第236-237页
致谢第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束蒸发倾斜沉积氧化铝薄膜结构与性质研究
下一篇:电纺法制备碳和MnO2纳米纤维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