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全息技术起源与发展 | 第13-14页 |
1.1.2 数字全息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1.2 压缩传感理论在数字全息技术中的应用 | 第15-21页 |
1.2.1 压缩传感概述 | 第15-17页 |
1.2.2 压缩传感理论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1.2.3 压缩全息技术 | 第18-2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压缩传感基本理论及其与全息技术的关联性 | 第23-45页 |
2.1 压缩传感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2.1.1 信号采集 | 第23-24页 |
2.1.2 压缩传感理论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2 压缩传感关键因素分析 | 第25-33页 |
2.2.1 稀疏性分析 | 第25-26页 |
2.2.2 测量矩阵分析 | 第26-29页 |
2.2.3 重构算法分析 | 第29-33页 |
2.3 压缩传感理论与全息层析重建技术 | 第33-43页 |
2.3.1 压缩传感在数字全息技术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33-36页 |
2.3.2 压缩全息技术关键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2.3.3 压缩全息技术频域减采样模式 | 第39-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基于压缩传感的无放大全息层析重建 | 第45-75页 |
3.1 基于压缩传感的无放大全息层析重建方法 | 第45-50页 |
3.1.1 基于压缩传感的无放大全息记录 | 第46-48页 |
3.1.2 基于压缩传感的无放大全息重建 | 第48-50页 |
3.2 基于压缩传感的无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实验 | 第50-62页 |
3.2.1 模拟分析 | 第50-57页 |
3.2.2 实验分析 | 第57-62页 |
3.3 基于压缩传感的无放大离轴全息层析重建实验 | 第62-72页 |
3.3.1 模拟分析 | 第62-68页 |
3.3.2 实验分析 | 第68-72页 |
3.4 轴向分辨率的分析 | 第72-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基于压缩传感的4F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 | 第75-93页 |
4.1 基于压缩传感的4F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方法 | 第75-80页 |
4.1.1 4F放大系统物像之间的关系 | 第75-77页 |
4.1.2 基于压缩传感的4F放大同轴全息记录 | 第77-78页 |
4.1.3 基于压缩传感的4F放大同轴全息重建 | 第78-80页 |
4.2 基于压缩传感的4F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实验 | 第80-90页 |
4.2.1 模拟分析 | 第80-86页 |
4.2.2 实验分析 | 第86-90页 |
4.3 轴向分辨率的分析 | 第90-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基于压缩传感的点源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 | 第93-107页 |
5.1 基于压缩传感的点源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方法 | 第93-96页 |
5.1.1 基于压缩传感的点源放大同轴全息记录 | 第93-95页 |
5.1.2 基于压缩传感的点源放大同轴全息重建 | 第95-96页 |
5.2 基于压缩传感的点源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模拟实验 | 第96-101页 |
5.2.1 点源放大同轴全息重建 | 第96-98页 |
5.2.2 采样率对重建质量的影响 | 第98-99页 |
5.2.3 信噪比对重建质量的影响 | 第99-100页 |
5.2.4 轴向间距对重建质量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3 基于压缩传感的点源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测试实验 | 第101-104页 |
5.3.1 点源放大同轴全息层析重建实验 | 第102-103页 |
5.3.2 调焦提高重建质量 | 第103-104页 |
5.4 轴向分辨率的分析 | 第104-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6.1 总结 | 第107-108页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