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4-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农村文化的特点及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性 | 第18-24页 |
2.1 农村文化 | 第18-19页 |
2.2 农村文化特点 | 第19-21页 |
2.2.1 农村文化的主体是农民 | 第19-20页 |
2.2.2 农村文化决定于农村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生产关系特点 | 第20页 |
2.2.3 农村社区是农村文化发展的载体 | 第20-21页 |
2.3 农村文化的分类 | 第21-22页 |
2.3.1 主流文化 | 第21页 |
2.3.2 宗教文化 | 第21-22页 |
2.3.3 民俗文化 | 第22页 |
2.3.4 休闲文化 | 第22页 |
2.4 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性 | 第22-24页 |
2.4.1 发展农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 第22-23页 |
2.4.2 发展农村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 第23页 |
2.4.3 发展农村文化是发展自身文化的需要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0页 |
3.1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3.1.1 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及表演团队运转情况 | 第24-25页 |
3.1.2 乡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配置情况 | 第25页 |
3.1.3 河东特色文化及民间艺术展现形式种类 | 第25-26页 |
3.2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第26-30页 |
3.2.1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业务经费短缺 | 第26页 |
3.2.2 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与文化资源分布不均,文化结构单一 | 第26-27页 |
3.2.3 适合农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相对缺乏 | 第27页 |
3.2.4 文化人才队伍数量短缺,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 第27-28页 |
3.2.5 公共文化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28-29页 |
3.2.6 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人均文化消费水平低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4.1 主观方面原因 | 第30-32页 |
4.1.1 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农村文化发展 | 第30-31页 |
4.1.2 绝大多数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思想意识薄弱 | 第31页 |
4.1.3 农民群众的文化内容形式缺乏实质性 | 第31-32页 |
4.2 客观方面原因 | 第32-35页 |
4.2.1 缺乏投入,文化发展资金不足 | 第32-33页 |
4.2.2 缺乏规划,区域发展优势不显 | 第33页 |
4.2.3 缺乏政策,农村保障性机制不多 | 第33-34页 |
4.2.4 缺乏管理,文化体制改革不力 | 第34-35页 |
第五章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 第35-46页 |
5.1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 第35-37页 |
5.1.1 公益性文化 | 第35-36页 |
5.1.2 广播电影电视网络 | 第36页 |
5.1.3 新闻出版 | 第36页 |
5.1.4 群众体育 | 第36页 |
5.1.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第36-37页 |
5.1.6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 | 第37页 |
5.2 创新理念,提高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 | 第37-38页 |
5.2.1 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发展 | 第37-38页 |
5.2.2 从发展的进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发展 | 第38页 |
5.2.3 从决策的准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发展 | 第38页 |
5.3 全面引导,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 第38-40页 |
5.3.1 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求富需求 | 第38-39页 |
5.3.2 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求知需求 | 第39页 |
5.3.3 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求乐需求 | 第39-40页 |
5.4 广泛争取,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 | 第40-41页 |
5.4.1 政府要坚持主体投入 | 第40页 |
5.4.2 社会要坚持参与投入 | 第40页 |
5.4.3 群众要坚持自发投入 | 第40-41页 |
5.5 聚合人才,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5.5.1 通过优化文化结构来稳定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 第41页 |
5.5.2 通过积聚优秀人才来充实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 第41-42页 |
5.5.3 通过传授专业知识来提升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 第42页 |
5.6 健全保障机制,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性 | 第42-46页 |
5.6.1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规划机制 | 第42-43页 |
5.6.2 完善农村文化发展的考评竞争管理机制 | 第43页 |
5.6.3 挖掘并重,研发齐举,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 | 第43-45页 |
5.6.4 优化农村文化软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积极性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