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山西省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导言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内容第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农村文化的特点及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性第18-24页
    2.1 农村文化第18-19页
    2.2 农村文化特点第19-21页
        2.2.1 农村文化的主体是农民第19-20页
        2.2.2 农村文化决定于农村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生产关系特点第20页
        2.2.3 农村社区是农村文化发展的载体第20-21页
    2.3 农村文化的分类第21-22页
        2.3.1 主流文化第21页
        2.3.2 宗教文化第21-22页
        2.3.3 民俗文化第22页
        2.3.4 休闲文化第22页
    2.4 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性第22-24页
        2.4.1 发展农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第22-23页
        2.4.2 发展农村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第23页
        2.4.3 发展农村文化是发展自身文化的需要第23-24页
第三章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4-30页
    3.1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第24-26页
        3.1.1 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及表演团队运转情况第24-25页
        3.1.2 乡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配置情况第25页
        3.1.3 河东特色文化及民间艺术展现形式种类第25-26页
    3.2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第26-30页
        3.2.1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业务经费短缺第26页
        3.2.2 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与文化资源分布不均,文化结构单一第26-27页
        3.2.3 适合农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相对缺乏第27页
        3.2.4 文化人才队伍数量短缺,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第27-28页
        3.2.5 公共文化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第28-29页
        3.2.6 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人均文化消费水平低第29-30页
第四章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5页
    4.1 主观方面原因第30-32页
        4.1.1 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农村文化发展第30-31页
        4.1.2 绝大多数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思想意识薄弱第31页
        4.1.3 农民群众的文化内容形式缺乏实质性第31-32页
    4.2 客观方面原因第32-35页
        4.2.1 缺乏投入,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第32-33页
        4.2.2 缺乏规划,区域发展优势不显第33页
        4.2.3 缺乏政策,农村保障性机制不多第33-34页
        4.2.4 缺乏管理,文化体制改革不力第34-35页
第五章 运城市农村文化发展的可行性对策第35-46页
    5.1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第35-37页
        5.1.1 公益性文化第35-36页
        5.1.2 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第36页
        5.1.3 新闻出版第36页
        5.1.4 群众体育第36页
        5.1.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第36-37页
        5.1.6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第37页
    5.2 创新理念,提高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第37-38页
        5.2.1 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发展第37-38页
        5.2.2 从发展的进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发展第38页
        5.2.3 从决策的准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发展第38页
    5.3 全面引导,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第38-40页
        5.3.1 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求富需求第38-39页
        5.3.2 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求知需求第39页
        5.3.3 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求乐需求第39-40页
    5.4 广泛争取,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第40-41页
        5.4.1 政府要坚持主体投入第40页
        5.4.2 社会要坚持参与投入第40页
        5.4.3 群众要坚持自发投入第40-41页
    5.5 聚合人才,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队伍建设第41-42页
        5.5.1 通过优化文化结构来稳定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第41页
        5.5.2 通过积聚优秀人才来充实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第41-42页
        5.5.3 通过传授专业知识来提升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第42页
    5.6 健全保障机制,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性第42-46页
        5.6.1 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规划机制第42-43页
        5.6.2 完善农村文化发展的考评竞争管理机制第43页
        5.6.3 挖掘并重,研发齐举,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第43-45页
        5.6.4 优化农村文化软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积极性第45-46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学位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蒋经国主政赣南时期的青年培养工作研究
下一篇:罗中立与米勒农民形象绘画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