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感技术的手势遥控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体感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关键方法与技术 | 第11页 |
1.3.1 惯性感测 | 第11页 |
1.3.2 光学感测 | 第11页 |
1.3.3 联合感测 | 第11页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2页 |
1.5 论文研究工作的流程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体感交互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14-24页 |
2.1 体感手势识别 | 第14-17页 |
2.1.1 手势识别概述 | 第14-15页 |
2.1.2 手势识别算法 | 第15-17页 |
2.2 隐马尔科夫模型 | 第17-20页 |
2.2.1 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2.2 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基本问题 | 第18-19页 |
2.2.3 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基本算法 | 第19-20页 |
2.3 Kinect智能体感设备 | 第20-22页 |
2.3.1 Kinect硬件介绍 | 第20-21页 |
2.3.2 Kinect的关键技术 | 第21-22页 |
2.3.3 Kinect的局限性 | 第22页 |
2.4 多媒体交互系统 | 第22-23页 |
2.4.1 多媒体系统概述 | 第22-23页 |
2.4.2 交互场景下的常用手势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体感交互系统的识别流程设计 | 第24-32页 |
3.1 系统设计的目标 | 第24页 |
3.2 总体设计 | 第24-25页 |
3.3 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 | 第25-27页 |
3.3.1 系统硬件模块及设计 | 第25-26页 |
3.3.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26-27页 |
3.4 处理流程 | 第27-31页 |
3.4.1 摄像头智能识别 | 第27页 |
3.4.2 手势识别过程 | 第27-28页 |
3.4.3 识别坐标映射 | 第28-30页 |
3.4.4 光标移动的处理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体感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具体实现 | 第32-53页 |
4.1 开发环境与架构设计 | 第32-33页 |
4.1.1 软、硬件开发环境 | 第32页 |
4.1.2 主要技术架构 | 第32-33页 |
4.2 基于阈值的手势分割 | 第33-41页 |
4.2.1 Kinect深度传感器 | 第34页 |
4.2.2 阈值的确定 | 第34-35页 |
4.2.3 骨骼追踪 | 第35页 |
4.2.4 静态手势分割 | 第35-36页 |
4.2.5 图像分割算法 | 第36-39页 |
4.2.6 特征提取算法 | 第39-41页 |
4.3 K-MEANS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4.3.1 基本概念 | 第41页 |
4.3.2 推导过程 | 第41-42页 |
4.4 动态手势决策树与抓取手势 | 第42-48页 |
4.4.1 动态手势决策树 | 第42页 |
4.4.2 隐马尔科夫算法的识别流程 | 第42-44页 |
4.4.3 抓取手势 | 第44-46页 |
4.4.4 光标移动手势 | 第46-48页 |
4.5 空间位移识别 | 第48-52页 |
4.5.1 空间向量轨迹特征 | 第48-49页 |
4.5.2 HMM算法 | 第49-50页 |
4.5.3 手势检测 | 第50-51页 |
4.5.4 静态手势识别检测 | 第51页 |
4.5.5 动态手势识别检测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展示与分析 | 第53-56页 |
5.1 系统功能演示 | 第53-54页 |
5.1.1 光标移动功能的演示 | 第53-54页 |
5.1.2 抓取控制模块的展示 | 第54页 |
5.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5.2.1 算法的有效性分析 | 第54页 |
5.2.2 手势识别率及控制精度分析 | 第54-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