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6页 |
1.2.1 微孔加工及其在航空发动机叶片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2 气膜冷却孔的重要意义 | 第13-14页 |
1.2.3 气膜冷却孔加工方法 | 第14-16页 |
1.3 毫秒激光打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19页 |
1.3.1 毫秒激光打孔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2 毫秒激光加工气膜冷却孔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0-27页 |
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第20-21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及测试方法 | 第22-27页 |
2.2.1 打孔前样品处理 | 第22-23页 |
2.2.2 观察孔内壁形貌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2.2.3 微孔形貌及尺寸检测 | 第24-26页 |
2.2.4 元素及金相组织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Nd:YAG毫秒脉冲激光微孔加工实验与分析 | 第27-53页 |
3.1 单因素法激光打孔实验研究 | 第27-44页 |
3.1.1 脉冲能量对激光打孔的影响 | 第27-30页 |
3.1.2 脉宽对激光打孔的影响 | 第30-33页 |
3.1.3 脉冲频率对激光打孔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4 离焦量对激光打孔的影响 | 第35-38页 |
3.1.5 扩束比对激光打孔的影响 | 第38-41页 |
3.1.6 脉冲个数对打孔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 毫秒激光热效应对材料组织和元素分布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1 激光热效应对金相组织影响 | 第44-45页 |
3.2.2 激光热效应对金属元素分布影响 | 第45-47页 |
3.3 激光打孔缺陷控制研究 | 第47-51页 |
3.3.1 孔内壁微裂纹控制 | 第47-49页 |
3.3.2 熔融飞溅物危害控制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激光打孔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53-69页 |
4.1 有限元模拟技术在激光打孔中的应用概述 | 第53-56页 |
4.1.1 激光打孔工艺制定过程中存在问题 | 第54-55页 |
4.1.2 ANSYS软件在激光打孔中应用 | 第55-56页 |
4.2 Nd: YAG毫秒脉冲激光传热模型 | 第56-63页 |
4.2.1 激光打孔装置及物理模型 | 第56-57页 |
4.2.2 激光打孔温度场二维对称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4.2.3 非稳态导热问题分析 | 第59-61页 |
4.2.4 非线性相变问题的处理 | 第61-63页 |
4.3 有限元模型分析和计算 | 第63-65页 |
4.3.1 有限元仿真流程 | 第63-64页 |
4.3.2 激光微孔加工的有限元模型 | 第64页 |
4.3.3 物理参数的确定 | 第64-65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5-68页 |
4.4.1 温度场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4.4.2 孔轮廓形成过程分析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总结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