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理论基础第12-14页
        1.2.1 人力资本理论第12-13页
        1.2.2 社会资本理论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22页
        1.3.1 关于就业质量概念的研究第14-15页
        1.3.2 关于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第15-18页
        1.3.3 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研究第18-21页
        1.3.4 研究述评第21-22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第22-23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页
        1.4.2 研究框架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23-24页
        1.5.1 研究方法第23页
        1.5.2 创新点第23-24页
第2章 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第24-46页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功能和原则第24-25页
        2.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功能第24页
        2.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4-25页
    2.2 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权重赋值第25-34页
        2.2.1 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第25-27页
        2.2.2 农民工就业质量现状的测量变量描述第27页
        2.2.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第27-34页
    2.3 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综合评价第34-45页
        2.3.1 农民工样本描述第34-37页
        2.3.2 农民工就业质量现状描述第37-39页
        2.3.3 农民工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2.3.4 农民工就业质量得分测算第40-44页
        2.3.5 各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分析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46-61页
    3.1 微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46-57页
        3.1.1 微观影响因素的测量变量第46-47页
        3.1.2 微观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第47-49页
        3.1.3 微观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第49-55页
        3.1.4 微观影响因素讨论第55-57页
    3.2 宏观影响因素第57-60页
        3.2.1 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第57-58页
        3.2.2 公共服务制度第58-59页
        3.2.3 经济发展状况第59-60页
    3.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第61-66页
    4.1 农民工个人层面第61-62页
        4.1.1 增强自身人力资本第61页
        4.1.2 增强自身社会资本第61-62页
    4.2 政府层面第62-64页
        4.2.1 改革户籍制度第62页
        4.2.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62-63页
        4.2.3 落实就业制度,拓宽就业渠道第63页
        4.2.4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第63-64页
        4.2.5 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第64页
        4.2.6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5.1 研究结论第66页
    5.2 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占时期(1938-1945年)青岛学校教育的奴化与反奴化斗争
下一篇:新疆人口老龄化及其背景下的人口经济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