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页 |
引言 | 第9-28页 |
1.1 荧光探针的简述 | 第9-18页 |
1.1.1 荧光探针的基本概念 | 第9-10页 |
1.1.2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10-15页 |
1.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 | 第10-11页 |
1.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 | 第11-13页 |
1.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13页 |
1.1.2.4 激基缔合物 | 第13-14页 |
1.1.2.5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 第14-15页 |
1.1.3 荧光探针中的荧光基团 | 第15-18页 |
1.1.3.1 香豆素类 | 第15页 |
1.1.3.2 氧杂蒽类 | 第15-16页 |
1.1.3.3 萘酰亚胺类 | 第16-17页 |
1.1.3.4 花菁素类 | 第17-18页 |
1.1.3.5 氟硼二吡咯类 | 第18页 |
1.2 用于检测肼的荧光探针研究发展现状 | 第18-27页 |
1.2.1 肼的背景及检测意义 | 第18-19页 |
1.2.2 检测肼的荧光探针简介 | 第19-27页 |
1.2.2.1 利用肼的亲核性的肼检测用荧光探针 | 第19-23页 |
1.2.2.2 利用肼与探针发生Gabriel反应的肼检测用荧光探针 | 第23-25页 |
1.2.2.3 利用肼与探针发生希夫碱反应的肼检测用荧光探针 | 第25-26页 |
1.2.2.4 肼与探针发生亲核性芳香取代反应的肼检测用荧光探针 | 第26-27页 |
1.3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于荧光素母体结构的肼检测用荧光探针 | 第28-37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8页 |
2.2.2 合成路线 | 第28-29页 |
2.2.3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29-30页 |
2.3 探针分子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30-34页 |
2.3.1 探针分子的紫外光谱测定 | 第30-31页 |
2.3.2 探针分子的的荧光响应 | 第31-34页 |
2.4 反应机理及原理讨论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基于香豆素母体结构的肼检测用荧光探针 | 第37-46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3.2.2 合成路线 | 第37-38页 |
3.2.3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38-39页 |
3.3 探针分子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39-43页 |
3.3.1 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测定 | 第39页 |
3.3.2 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39-43页 |
3.4 反应机理及原理讨论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 3-(2-苯并恶唑)香豆素母体的荧光探针 | 第46-53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本章设计思路 | 第46-47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4.3.1 试剂与仪器 | 第47-48页 |
4.3.2 合成路线 | 第48-49页 |
4.3.3 验材料的准备 | 第49页 |
4.4 探针分子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49-51页 |
4.4.1 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测定 | 第49-50页 |
4.4.2 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50-51页 |
4.5 反应机理及原理讨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附录 | 第6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