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高山垫状植物表型变异及其对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3页
    1.1 正相互作用的发展概况第9-19页
        1.1.1 正相互作用萌芽时期(1914-1993)第9-16页
        1.1.2 正相互作用确立时期(1994-2002)第16-17页
        1.1.3 正相互作用融入主流生态学时期(2003-至今)第17-19页
    1.2 正相互作用的胁迫梯度假说第19-21页
    1.3 表型变异与正相互作用第21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 目标物种第23-24页
    2.2 采样地点概况第24-25页
    2.3 采样方法第25-26页
    2.4 指标测定第26-29页
        2.4.1 植物指标测定第26-27页
        2.4.2 土壤指标测定第27-28页
        2.4.3 气候指标获取第28-29页
    2.5 数据处理第29-31页
第三章 结果第31-37页
    3.1 囊种草表型变异第31-32页
    3.2 物种间相互作用强度及其对胁迫梯度的响应第32-34页
    3.3 群落物种组成比较第34-35页
    3.4 环境因子差异第35-37页
第四章 讨论第37-41页
    4.1 囊种草表型变异及其对胁迫梯度的反应第37页
    4.2 物种间相互作用对胁迫的响应第37-39页
        4.2.1 不同表型囊种草对其他植物种间作用强度差异第38页
        4.2.2 种间作用强度对不同胁迫梯度的响应第38-39页
    4.3 囊种草表型变异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9-40页
    4.4 囊种草表型变异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第40-4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1页
附录第51-5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西地区土地盐渍化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不同海拔和放牧扰动下植物种间正相互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