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股东出资期限加速到期问题概述 | 第14-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加速到期 | 第14页 |
2.1.2 出资期限 | 第14-15页 |
2.2 立法现状 | 第15-16页 |
2.2.1 破产情形下的加速到期 | 第15-16页 |
2.2.2 解散清算情形下的加速到期 | 第16页 |
2.3 当前关于加速到期的主要争议 | 第16-22页 |
2.3.1 增设非破产解散情形下加速到期制度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2.3.2 现行立法框架下解决加速到期问题的可行性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现行破产解散情形下加速到期制度的缺陷 | 第22-25页 |
3.1 破产加速到期制度的缺陷 | 第22-24页 |
3.1.1 破产法在司法过程中的困境 | 第22-24页 |
3.1.2 破产法适用标准的“先天”缺陷 | 第24页 |
3.2 解散情形下的加速到期与债权人保护的关联性弱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非破产解散情形下出资期限加速到期的解决路径及局限性分析 | 第25-32页 |
4.1 增设“非破产解散情形下加速到期”的局限性 | 第25-27页 |
4.1.1 与认缴制立法精神的冲突 | 第25-26页 |
4.1.2 造成股东严重诉累 | 第26页 |
4.1.3 鼓励诉讼竞赛并引发虚假诉讼 | 第26-27页 |
4.2 其他解决路径的局限性 | 第27-32页 |
4.2.1 债权人代位权的不足 | 第27-29页 |
4.2.2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难以适用 | 第29-30页 |
4.2.3 诚实信用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 第30页 |
4.2.4 股东补充责任导致利益失衡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出资期限加速到期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32-38页 |
5.1 完善破产加速到期制度全面解决加速到期问题 | 第32-35页 |
5.1.1 选择“完善破产加速到期制度”的理由 | 第32页 |
5.1.2 降低破产程序的司法成本 | 第32-34页 |
5.1.3 引入破产和解制度 | 第34页 |
5.1.4 完善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衔接 | 第34-35页 |
5.2 引入公司催缴义务 | 第35-38页 |
5.2.1 引入公司催缴义务的理由 | 第35-36页 |
5.2.2 公司催缴义务的构造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