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变质煤表面改性与强化浮选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1 接触变质煤成因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 接触变质煤孔隙结构特征 | 第18-20页 |
2.3 接触变质煤分子结构特征 | 第20-21页 |
2.4 煤泥表面改性概述 | 第21-23页 |
2.5 浮选强化与改善措施 | 第23-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接触变质煤难浮特性研究 | 第27-35页 |
3.1 试样 | 第27-28页 |
3.2 接触变质煤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28-29页 |
3.3 接触变质煤表面化学性质分析 | 第29-30页 |
3.4 接触变质煤诱导时间测试 | 第30-31页 |
3.5 常规浮选药剂探索试验 | 第31-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磨矿方式对接触变质煤表面改性研究 | 第35-46页 |
4.1 煤油与重油性质分析 | 第35-37页 |
4.2 粒度变化对接触变质煤浮选效果影响 | 第37-38页 |
4.3 干法磨矿改性条件探索 | 第38-41页 |
4.4 干法磨矿改性后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41-43页 |
4.5 干法磨矿改性后样品红外测试 | 第43-44页 |
4.6 干法磨矿改性后样品诱导时间测试 | 第44-4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调浆对接触变质煤表面改性研究 | 第46-53页 |
5.1 调浆条件探索 | 第46-49页 |
5.2 调浆改性后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49-51页 |
5.3 调浆改性后样品诱导时间测试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高灰颗粒对接触变质煤浮选的影响研究 | 第53-65页 |
6.1 高灰颗粒试样 | 第53页 |
6.2 高灰颗粒对接触变质煤浮选影响 | 第53-55页 |
6.3 高灰颗粒对接触变质煤浮选影响的原因探究 | 第55-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结论 | 第65页 |
7.2 创新点 | 第65页 |
7.3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