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 第13-14页 |
|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4页 |
|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HD-SDI 接口、高速收发器及视频光端机等相关技术介绍 | 第16-23页 |
| ·HD-SDI 接口 | 第16-19页 |
| ·HD-SDI 接口的定义 | 第16页 |
| ·HD-SDI 接口的主要应用 | 第16-17页 |
| ·HD-SDI 接口相关的协议 | 第17-19页 |
| ·高速收发器 | 第19-20页 |
| ·高速收发器的产生和发展 | 第19-20页 |
| ·高速收发器在视频传输领域的应用 | 第20页 |
| ·视频光端机 | 第20-22页 |
| ·高清视频的发展对光端机的要求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多路HD-SDI 复用传输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23-33页 |
| ·系统总体构架 | 第23-32页 |
| ·芯片选择 | 第26-29页 |
| ·方案设计的主要环节 | 第29-31页 |
| ·提高设计性能的主要方法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基于集成高速收发器FPGA 的设计方案实例 | 第33-70页 |
| ·方案结构框图 | 第33-38页 |
| ·FPGA 芯片介绍 | 第34-36页 |
| ·高速收发器 | 第36-38页 |
| ·光模块的介绍 | 第38页 |
| ·HD-SDI 信号的收发 | 第38-44页 |
| ·HD-SDI 发送模块 | 第41-43页 |
| ·HD-SDI 接收模块 | 第43-44页 |
| ·缓冲FIFO | 第44-50页 |
| ·异步FIFO 的常规设计 | 第45-47页 |
| ·缓冲FIFO 的实现 | 第47-48页 |
| ·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复用及实现方法 | 第50-59页 |
| ·框图及讲解 | 第51-53页 |
| ·Bit 转换单元 | 第53-55页 |
| ·状态机的设计 | 第55-59页 |
| ·光模块的选择及连接 | 第59-65页 |
| ·高速逻辑电平介绍 | 第59-61页 |
| ·高速串行接口介绍 | 第61-64页 |
| ·高速收发器和光模块的电气连接 | 第64页 |
| ·评测光电、电光转换性能的标准 | 第64-65页 |
| ·仿真实现及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 ·仿真方式 | 第65-66页 |
| ·仿真激励的设置 | 第66-67页 |
| ·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67页 |
| ·其它环节设计 | 第67-68页 |
| ·功能扩展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70-71页 |
| ·几种发展趋势的分析 | 第70页 |
| ·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70页 |
| ·有待改进的环节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附录一 | 第74-77页 |
| 附录二 | 第77-79页 |
| 个人简历 | 第79-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