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论文

复合界面视角下既有商业步行街活力复兴研究--以大连天津街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1 商业步行街在我国的发展第7-8页
        1.1.2 商业步行街的活力缺失第8页
    1.2 相关研究现状第8-11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理论第8-10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理论第10-11页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11-12页
        1.3.1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2 研究目的第12页
    1.4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1 研究范围第12页
        1.4.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3-15页
        1.5.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2 论文框架第14-15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第15-26页
    2.1 商业步行街相关研究第15-20页
        2.1.1 概念解释第15页
        2.1.2 商业步行街案例研究第15-20页
    2.2 复合界面相关研究第20-24页
        2.2.1 概念解释第20-21页
        2.2.2 复合界面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第21-24页
    2.3 商业步行街活力相关研究第24-26页
        2.3.1 概念解释第24-25页
        2.3.2 商业步行街活力的影响因素第25-26页
3 天津街步行街的调查与研究第26-36页
    3.1 大连商业区介绍第26-27页
    3.2 调研对象—大连天津街第27-31页
        3.2.1 大连天津街概况第27-28页
        3.2.2 历史变迁第28-29页
        3.2.3 改造失败第29-30页
        3.2.4 活力缺失原因总结第30-31页
    3.3 天津街步行街实地调研第31-36页
        3.3.1 调研概述第31-32页
        3.3.2 使用人群调查分析第32-36页
4 商业步行街活力物质影响因素分析第36-50页
    4.1 界面第36-48页
        4.1.1 侧界面第36-44页
        4.1.2 顶界面第44-45页
        4.1.3 底界面第45-48页
    4.2 设施与景观第48-50页
5 商业步行街活力空间影响因素分析第50-71页
    5.1 空间形态第50-55页
        5.1.1 商业步行街的长度L第50-51页
        5.1.2 商业步行街的宽度D第51-52页
        5.1.3 曲折度第52-53页
        5.1.4 交叉口数量及距离第53-55页
    5.2 空间尺度第55-63页
        5.2.1 空间尺度参数第55-60页
        5.2.2 生理尺度与心理尺度第60-63页
    5.3 空间秩序第63-71页
        5.3.1 空间类型第63-66页
        5.3.2 空间序列第66-68页
        5.3.3 界面秩序第68-71页
6 商业步行街活力与行为影响关系分析第71-84页
    6.1 关于行为的研究第71-73页
        6.1.1 行为与商业步行街的关系第71-72页
        6.1.2 行为的分类第72-73页
    6.2 行为调研说明第73-75页
    6.3 行为调研分析第75-84页
        6.3.1 步行街属性分析第75-77页
        6.3.2 行为分析第77-81页
        6.3.3 步行街属性与行为关系分析第81-84页
7 商业步行街活力复兴策略第84-100页
    7.1 大连天津街活力缺失的原因总结第84-86页
    7.2 大连天津街重新定位第86-87页
    7.3 活力复兴设计原则第87-89页
        7.3.1 多样性原则第87页
        7.3.2 特色性原则第87-88页
        7.3.3 整体性原则第88页
        7.3.4 人性化原则第88-89页
        7.3.5 参与性原则第89页
    7.4 物质要素活力复兴策略第89-94页
        7.4.1 完善街道设施第89-91页
        7.4.2 改善商业步行街界面形象第91-92页
        7.4.3 注重交互的界面设计第92-94页
        7.4.4 营造多层次复合性界面第94页
    7.5 空间要素活力复兴策略第94-97页
        7.5.1 营造富有变化的复合空间第94页
        7.5.2 营造适宜的空间尺度第94-95页
        7.5.3 营造合理的空间组织与秩序第95-97页
    7.6 行为要素活力复兴策略第97-100页
        7.6.1 以人为本第97-98页
        7.6.2 举办活动吸引人气第98-100页
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附录A 大连天津街步行街使用者问卷调查表第104-10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构介入的建筑空间形态解析--距离、尺度、场三种属性
下一篇:K机关综合楼基建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