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特性及试验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冷补沥青混合料胶结料的研究 | 第20-36页 |
2.1 设计原理简介 | 第20-21页 |
2.2 冷补液材料选择的原则 | 第21-22页 |
2.3 基质沥青的选择 | 第22-23页 |
2.4 稀释剂的选择 | 第23-25页 |
2.5 增粘剂的选择 | 第25-26页 |
2.6 改性剂的选择 | 第26-28页 |
2.7 冷补液的实验室拌和方式及方法 | 第28-29页 |
2.8 冷补液的性能评价与比较 | 第29-35页 |
2.8.1 拉拔试验 | 第29-30页 |
2.8.2 剪切试验 | 第30-31页 |
2.8.3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 第31-32页 |
2.8.4 冷补液的基本性能测试分析 | 第32-35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冷补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及试验配比确定 | 第36-54页 |
3.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 | 第36-39页 |
3.2 冷补沥青混合料合理成型方式分析 | 第39-43页 |
3.2.1 成型温度的选择 | 第39页 |
3.2.2 成型方式的选择 | 第39-40页 |
3.2.3 成型方式对矿料级配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4 击实法的击实次数确定 | 第42-43页 |
3.3 试验集料选择与性能检验 | 第43-44页 |
3.3.1 集料 | 第43页 |
3.3.2 矿粉 | 第43页 |
3.3.3 试验材料检验 | 第43-44页 |
3.4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件制备方法 | 第44-45页 |
3.5 冷补沥青混合料最佳胶结料用量确定方法 | 第45-51页 |
3.5.1 终了成型试件的体积参数测定 | 第45-46页 |
3.5.2 初始成型试件的体积参数换算 | 第46页 |
3.5.3 SMA级配最佳胶结料用量确定 | 第46-48页 |
3.5.4 AC级配最佳胶结料用量确定 | 第48-50页 |
3.5.5 LB级配最佳胶结料用量确定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评价试验与分析 | 第54-72页 |
4.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 | 第54页 |
4.2 施工和易性 | 第54-55页 |
4.3 初始成型稳定度 | 第55-57页 |
4.3.1 试验方案确定 | 第55-56页 |
4.3.2 评价指标分析 | 第56-57页 |
4.4 终了成型稳定度 | 第57-59页 |
4.4.1 试验方案确定 | 第57-58页 |
4.4.2 评价指标分析 | 第58-59页 |
4.5 理想稳定度 | 第59-60页 |
4.6 粘附性及黏聚性 | 第60-63页 |
4.6.1 试验方案确定 | 第60-62页 |
4.6.2 评价指标分析 | 第62-63页 |
4.7 水稳定性 | 第63-65页 |
4.7.1 试验方案确定 | 第63-64页 |
4.7.2 评价指标分析 | 第64-65页 |
4.8 高温稳定性 | 第65-69页 |
4.8.1 车辙试验尝试一 | 第66-67页 |
4.8.2 车辙试验尝试二 | 第67-68页 |
4.8.3 车辙试验尝试三 | 第68-69页 |
4.8.4 评价指标的尝试提出 | 第6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五章 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80页 |
5.1 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特性 | 第72-74页 |
5.2 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变化试验分析 | 第74-75页 |
5.3 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影响因素 | 第75-78页 |
5.3.1 外因 | 第76-77页 |
5.3.2 内因 | 第77-78页 |
5.4 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总结 | 第78-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结构特征分析 | 第80-94页 |
6.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结构 | 第80-81页 |
6.2 冷补沥青混合料空隙结构与强度的关系 | 第81-82页 |
6.3 冷补沥青混合料空隙结构与养生时间的关系 | 第82-84页 |
6.4 冷补沥青混合料空隙结构与养生方式的关系 | 第84-85页 |
6.5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结构模拟分析 | 第85-90页 |
6.5.1 冷补料挥发前模型的建立 | 第85-87页 |
6.5.2 冷补料挥发过程的模拟 | 第87-90页 |
6.6 冷补料适宜空隙率范围分析 | 第90-9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七章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经济性能及应用效果分析 | 第94-104页 |
7.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分析 | 第94-96页 |
7.1.1 冷补料的结构类型确定 | 第94-95页 |
7.1.2 冷补料的性能比较 | 第95-96页 |
7.2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96-97页 |
7.3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分析 | 第97-99页 |
7.3.1 日常养护 | 第98-99页 |
7.3.2 应急抢修 | 第99页 |
7.4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实地修补及观测 | 第99-104页 |
7.4.1 实地修补 | 第100页 |
7.4.2 复检观测 | 第100-10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8页 |
8.1 主要工作 | 第104-105页 |
8.2 结论 | 第105页 |
8.3 展望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