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市场的汽车整车配置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2-14页 |
1.2.1 需求模型 | 第12-13页 |
1.2.2 产品配置模型 | 第13页 |
1.2.3 产品配置管理 | 第13-14页 |
1.3 课题的研究 | 第14-17页 |
1.3.1 汽车整车开发的现状 | 第14-15页 |
1.3.2 本课题研究的流程 | 第15-16页 |
1.3.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4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后市场体系及配置相关技术 | 第18-26页 |
2.1 后市场体系 | 第18-21页 |
2.1.1 后市场服务内容 | 第18-19页 |
2.1.2 基于后市场的配置需求 | 第19-20页 |
2.1.3 基于后市场的配置内容 | 第20-21页 |
2.2 配置技术 | 第21-24页 |
2.2.1 基于规则的配置 | 第21-22页 |
2.2.2 基于实例的配置 | 第22-23页 |
2.2.3 基于后市场的配置方法的确定 | 第23-24页 |
2.3 配置管理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后市场的汽车整车配置模型 | 第26-41页 |
3.1 模型划分原理 | 第26-32页 |
3.1.1 后市场客户需求 | 第26-28页 |
3.1.2 可拓聚类划分原理 | 第28-30页 |
3.1.3 汽车整车矩阵模型 | 第30-31页 |
3.1.4 汽车整车的组成结构 | 第31-32页 |
3.2 基于后市场的汽车整车模型 | 第32-40页 |
3.2.1 整车模型的划分与产品平台 | 第32-38页 |
3.2.2 整车配置模型的表示 | 第38-39页 |
3.2.3 配置单元属性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后市场的汽车整车配置过程 | 第41-54页 |
4.1 基于后市场的整车配置流程图 | 第41-42页 |
4.2 基于后市场的整车配置检索 | 第42-45页 |
4.2.1 基于规则的检索 | 第44页 |
4.2.2 基于实例的检索 | 第44-45页 |
4.3 后市场驱动的基于规则的整车配置 | 第45-50页 |
4.3.1 配置规则 | 第45-46页 |
4.3.2 配置规则库 | 第46-50页 |
4.4 后市场驱动的基于实例的整车配置 | 第50-53页 |
4.4.1 实例库 | 第50-51页 |
4.4.2 实例的相似性计算 | 第51-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后市场的汽车整车配置系统实现 | 第54-77页 |
5.1 系统总体框架 | 第54-56页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4页 |
5.1.2 系统结构 | 第54-55页 |
5.1.3 系统功能划分 | 第55-56页 |
5.2 系统配置实现基础 | 第56-68页 |
5.2.1 用户需求获取模块 | 第56-58页 |
5.2.2 基于后市场的汽车整车配置模型 | 第58-59页 |
5.2.3 规则库与实例库 | 第59-68页 |
5.3 系统运行实例 | 第68-76页 |
5.3.1 界面登陆 | 第68-69页 |
5.3.2 基于后市场的客户需求获取与映射 | 第69-72页 |
5.3.3 配置过程 | 第72-74页 |
5.3.4 配置中设计任务启动 | 第74-75页 |
5.3.5 配置管理 | 第75页 |
5.3.6 新车型的配置结果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7-8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7-7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