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a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24页 |
1.1 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6-7页 |
1.2 动脉壁力学性质研究的历史 | 第7-13页 |
1.2.1 本构方程研究的目的 | 第7页 |
1.2.2 动脉的结构 | 第7-8页 |
1.2.3 动脉血管的一维拉伸实验 | 第8页 |
1.2.4 动脉的二维简化实验模型 | 第8-9页 |
1.2.5 动脉壁力学性质研究的薄壁筒模型 | 第9-11页 |
1.2.6 残余应力和连续介质力学模型 | 第11-13页 |
1.3 动脉壁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13-20页 |
1.3.1 动脉壁连续介质模型的早期研究阶段 | 第13-14页 |
1.3.2 张开角应变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1.3.3 弧长应变分析方法 | 第16-18页 |
1.3.4 应力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1.3.5 本构方程物质参数的确定 | 第19-20页 |
1.4 动态和静态实验的问题 | 第20-21页 |
1.4.1 动态和静态实验的区别 | 第20页 |
1.4.2 组织工程中的动态实验 | 第20-21页 |
1.5 与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有关的几个问题 | 第21-22页 |
1.5.1 残余应变与应力-应变关系 | 第21-22页 |
1.5.2 主动脉血管壁三种主要成分对残余应力的贡献 | 第22页 |
1.6 应力和生长的关系 | 第22-23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动脉壁动态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Ⅰ) | 第24-33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动脉壁动态和静态力学性质的实验 | 第24-28页 |
2.2.1 实验系统 | 第24-27页 |
2.2.2 实验用动脉 | 第27-28页 |
2.4 实验过程 | 第28-30页 |
2.4.1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2.4.2 实验要求 | 第28页 |
2.4.3 实验过程 | 第28-30页 |
2.5 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动脉壁动态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Ⅱ) | 第33-46页 |
3.1 实验设备 | 第33页 |
3.2 测量方法 | 第33-34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6-45页 |
3.4.1 与第一次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36-39页 |
3.4.2 动态和静态曲线斜率比较 | 第39-43页 |
3.4.3 相同伸长比和不同压力下动态曲线 | 第43-45页 |
3.4.4 不同压力水平下的动态和静态曲线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实验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