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33页 |
1.1 我国榨菜废水现状 | 第9-10页 |
1.1.1 榨菜废水来源、特点及危害 | 第9页 |
1.1.2 榨菜废水处理难点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现状 | 第10-30页 |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 | 第10-11页 |
1.2.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1页 |
1.2.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11-14页 |
1.2.4 衡量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指标 | 第14页 |
1.2.5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2.6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及电极材料 | 第16-19页 |
1.2.7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新研究 | 第19-23页 |
1.2.8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 | 第23-28页 |
1.2.9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28-30页 |
1.3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 | 第30-31页 |
1.3.1 课题学术意义 | 第30页 |
1.3.2 课题的实用意义 | 第30-31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1.5 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2-33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32页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2-33页 |
2 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3-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2.1.1 药品和试剂的配制 | 第33页 |
2.1.2 电极材料和电极的制作 | 第33页 |
2.1.3 质子交换膜 | 第33页 |
2.1.4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2.1.5 实验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4页 |
2.1.6 实验水质 | 第34-35页 |
2.1.7 其他实验器材 | 第35页 |
2.2 电池性能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35-39页 |
2.2.1 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 第35-36页 |
2.2.2 电极电势 | 第36页 |
2.2.3 功率 | 第36页 |
2.2.4 功率密度 | 第36-37页 |
2.2.5 内阻 | 第37页 |
2.2.6 极化曲线 | 第37页 |
2.2.7 处理效率 | 第37页 |
2.2.8 库伦效率 | 第37-39页 |
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和运行—以榨菜废水为燃料 | 第39-46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双室 MFC 的构建和启动 | 第39-42页 |
3.2.1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 | 第39-41页 |
3.2.2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接种和启动 | 第41-42页 |
3.3 双室 MFC 的产电性能 | 第42-45页 |
3.3.1 以榨菜废水为基质的 MFC 电压变化情况 | 第42-43页 |
3.3.2 以榨菜废水为基质的 MFC 电流密度与功率密度 | 第43-45页 |
3.3.3 以榨菜废水为基质的 MFC 的内阻 | 第45页 |
3.3.4 以榨菜废水为基质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效率 | 第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4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榨菜废水有机物研究 | 第46-48页 |
4.1 阳极室 COD 随时间的变化 | 第46页 |
4.2 进水 COD 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小结 | 第47-48页 |
5 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8-52页 |
5.1 外接电阻对 MFC 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5.2 温度对 MFC 性能的性能影响 | 第48-49页 |
5.3 阳极搅拌条件下对 MFC 的性能影响 | 第49-50页 |
5.4 阴极溶液 PH 值对 MFC 的性能影响 | 第50-51页 |
5.5 小结 | 第51-5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建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附录 | 第6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3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活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