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电动客车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3页 |
1.3 纯电动客车轻量化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方案设计 | 第16-32页 |
2.1 客车总体方案与结构尺寸设计 | 第16-19页 |
2.1.1 参考的相关客车设计国家标准 | 第16-17页 |
2.1.2 参考同类型车进行设计 | 第17-19页 |
2.2 动力电池组的质量与布置空间计算 | 第19-20页 |
2.3 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特点 | 第20-25页 |
2.3.1 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特点 | 第20-21页 |
2.3.2 对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的研究 | 第21-25页 |
2.4 基于全承载技术的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2.5 纯电动客车车身框架模型的建立 | 第27-32页 |
2.5.1 底架结构框架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2.5.2 侧围结构框架模型的建立 | 第29页 |
2.5.3 其他总成框架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分析与改进 | 第32-54页 |
3.1 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2 有限元分析法车身结构模型改进 | 第33-40页 |
3.2.1 载荷的处理 | 第33-34页 |
3.2.2 车身强度计算 | 第34-37页 |
3.2.3 基于单元应力水平及内力分析的梁截面尺寸修改 | 第37-40页 |
3.3 车身结构分析与对比 | 第40-46页 |
3.3.1 车身强度分析 | 第41-43页 |
3.3.2 车身刚度分析 | 第43-46页 |
3.3.3 车身模态分析 | 第46页 |
3.4 初优化车身结构方案与车身中段开门方案的对比 | 第46-54页 |
3.4.1 中段开门式车身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3.4.2 中段开门式车身结构的分析与对比 | 第48-54页 |
第四章 纯电动客车车身梁截面优化 | 第54-62页 |
4.1 车身梁截面尺寸优化方法 | 第54-55页 |
4.2 车身梁截面尺寸的优化与对比 | 第55-62页 |
4.2.1 车身梁截面尺寸的优化 | 第55-56页 |
4.2.2 最终车身结构方案与初优化车身结构方案的对比 | 第56-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70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