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起重机械论文--自行式起重机论文

电动单梁起重机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系统的数据库研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概述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课题背景第10页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现状与趋势第11-15页
        1.2.1 疲劳寿命评估的现状与趋势第11-12页
        1.2.2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与趋势第12-15页
        1.2.3 数据库技术在金属结构疲劳寿命评估中的应用现状第15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15-16页
2 金属结构疲劳寿命评估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疲劳强度理论及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第16-18页
        2.1.1 疲劳强度理论第16页
        2.1.2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第16-18页
    2.2 断裂力学方法第18-19页
    2.3 可靠性设计方法第19页
    2.4 概率断裂力学第19页
    2.5 金属结构疲劳寿命评估理论发展趋势第19-20页
    2.6 单梁起重机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第20-21页
    2.7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起重机金属结构剩余寿命评估系统软件总体设计第22-32页
    3.1 系统分析第22-25页
        3.1.1 系统需求分析第22-23页
        3.1.2 系统功能分析第23-24页
        3.1.3 系统开发软、硬件要求第24-25页
    3.2 软件概要设计第25-27页
        3.2.1 软件模块化划分第25-26页
        3.2.2 各模块功能设计第26-27页
    3.3 典型模块详细设计第27-31页
        3.3.1 载荷谱雨流计数模块第27-28页
        3.3.2 疲劳剩余寿命评估模块第28-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第32-51页
    4.1 数据库系统设计概念第32-33页
    4.2 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步骤第33-39页
        4.2.1 规划第34页
        4.2.2 数据库需求分析第34-39页
    4.3 概念结构设计第39-44页
        4.3.1 E-R模型概念第39-41页
        4.3.2 局部E-R图第41-43页
        4.3.3 全局E-R图第43-44页
    4.4 逻辑结构设计第44-46页
    4.5 数据库物理设计与数据库的实现第46-50页
        4.5.1 SQL Server 2000运行环境第46-47页
        4.5.2 创建数据库第47-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数据库接口技术第51-63页
    5.1 数据库接口技术体系第51-52页
    5.2 几种数据库客户技术的比较第52-55页
        5.2.1 ODBC第52-53页
        5.2.2 DAO第53页
        5.2.3 RDO第53-54页
        5.2.4 OLEDB第54页
        5.2.5 ADO第54-55页
        5.2.6 结论第55页
    5.3 ADO技术的对象模型第55-58页
        5.3.1 完整的ADO第56页
        5.3.2 ADO对象模型第56-58页
    5.4 VC++环境下ADO的编程实现第58-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6 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的研制第63-77页
    6.1 应用程序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第63-66页
        6.1.1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关系第63页
        6.1.2 系统设计原则第63-64页
        6.1.3 SQL语言第64-66页
    6.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第66-67页
    6.3 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67-76页
        6.3.1 系统维护模块第67-70页
        6.3.2 数据维护模块第70-72页
        6.3.3 数据查询模块第72-74页
        6.3.4 打印输出模块第74-76页
        6.3.5 在线帮助模块第76页
    6.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7.1 结论第77-78页
    7.2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视野下城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动机的网络个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