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消烟除尘论文

296m~2电除尘器的结构分析及改进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绪论第10-13页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课题研究内容第11-13页
2 电除尘器概述第13-21页
    2.1 电除尘器的用途及基本原理第13-15页
    2.2 电除尘器的优点第15-16页
    2.3 电除尘器的系统构成第16-21页
3 电除尘器模型方案计算第21-45页
    3.1 结构分析与有限元原理第21-23页
    3.2 296 m~2电除尘器的初步结构设计第23-25页
    3.3 壳体的计算分析第25-34页
        3.3.1 概况第25页
        3.3.2 圈梁第25-26页
        3.3.3 立柱第26页
        3.3.4 大梁第26-27页
        3.3.5 载荷处理第27-29页
        3.3.6 约束处理第29-30页
        3.3.7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处理第30-32页
        3.3.8 计算结果分析第32-34页
    3.4 进风口分析计算第34-38页
        3.4.1 进风口概况第34页
        3.4.2 载荷处理第34页
        3.4.3 约束处理第34-36页
        3.4.4 构件选型第36-37页
        3.4.5 应力及变形第37-38页
    3.5 灰斗分析计算第38-40页
        3.5.1 灰斗概况第38-39页
        3.5.2 构件选型第39页
        3.5.3 灰斗的载荷、约束及结果第39-40页
    3.6 台架分析计算第40-41页
        3.6.1 台架概况第40页
        3.6.2 计算说明第40页
        3.6.3 梁的结构选型及计算结果第40-41页
    3.7 失稳性判定第41-45页
        3.7.1 立柱的计算第41-42页
        3.7.2 简易立柱的计算第42-43页
        3.7.3 台架座圆柱的计算第43-45页
4 296 m~2电除尘器结构优化改进第45-59页
    4.1 结构分析与应力集中原理简析第45-47页
    4.2 壳体主要构件的改进措施第47-57页
        4.2.1 窄立柱与边梁焊接处第47页
        4.2.2 边梁与纵中间梁1接头处第47-49页
        4.2.3 边梁与宽立柱2焊接区域第49页
        4.2.4 宽立柱1与边梁焊接区域(立柱封板上)第49-51页
        4.2.5 宽立柱1的顶部区域(与宽大梁1的结合区域)第51页
        4.2.6 宽立柱2的顶部区域(与宽大梁2的结合区域)第51页
        4.2.7 简易立柱与前底梁焊接区域第51-52页
        4.2.8 圈梁加约束处(窄立柱下)第52-53页
        4.2.9 圈梁加约束处(宽立柱1下)第53页
        4.2.10 简易立柱与窄大梁的焊接区域第53-54页
        4.2.11 窄大梁和窄立柱焊接区域宽大梁1方向的大梁腹板第54-56页
        4.2.12 宽大梁1和宽立柱1焊接区域的两侧大梁腹板第56页
        4.2.13 靠近宽大梁1端部阴极吊挂孔周围第56-57页
        4.2.14 靠近宽大梁1中部的阴极吊挂孔周围第57页
    4.3 结构优化前后应力值比较第57-59页
5 电除尘器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思路第59-70页
    5.1 内容提要第59-62页
        5.1.1 电除尘器的生产形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9-60页
        5.1.2 参数化设计的前提第60-62页
    5.2 参数化设计的基本过程第62-70页
        5.2.1 电除尘器壳体的尺寸参数确定第63-65页
        5.2.2 电除尘器其它构件的尺寸参数确定第65页
        5.2.3 电除尘参数化设计实例第65-70页
6 结论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控件化虚拟频谱分析仪
下一篇:基于快速原形技术和并行工程的快速模具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