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麦区小麦慢白粉病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7-16页 |
1.1 已知质量抗性基因及应用现状 | 第7-9页 |
1.2 慢病性的定义 | 第9页 |
1.3 培育慢病性品种的意义 | 第9-10页 |
1.4 小麦慢锈病和慢白粉病遗传 | 第10-12页 |
1.5 背景抗性 | 第12页 |
1.6 慢病性、背景抗性和持久抗性的关系 | 第12-13页 |
1.7 慢病性品种的鉴定方法 | 第13-15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6-22页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7页 |
3.1 苗期抗白粉病基因推导结果 | 第23-31页 |
3.1.1 鉴别寄主的抗性表现 | 第23页 |
3.1.2 参试品种基因推导 | 第23-31页 |
3.2 慢白粉病品种筛选 | 第31-41页 |
3.2.1 慢白粉病参照品种的成株期鉴定 | 第31-32页 |
3.2.2 慢病性指标的建立 | 第32-33页 |
3.2.3 慢白粉病品种筛选 | 第33-37页 |
3.2.4 感病品种的成株期鉴定 | 第37-41页 |
3.3 慢病性品种和感病品种病情比较 | 第41-42页 |
3.4 苗期抗性和成株期抗性比较 | 第42-47页 |
4 结论 | 第47-43页 |
5 讨论 | 第43-4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7 英文摘要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