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可重构计算系统简介 | 第12-16页 |
1.2.1 重构计算系统概述 | 第13-14页 |
1.2.2 可重构计算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可重构计算系统的优势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工作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2 可重构硬件架构技术研究 | 第19-27页 |
2.1 可重构硬件结构综述 | 第19-20页 |
2.2 可重构处理硬件架构 | 第20-22页 |
2.2.1 可重构阵列执行流程 | 第21-22页 |
2.2.2 可重构架构存储 | 第22页 |
2.3 可重构处理阵列PEA | 第22-25页 |
2.3.1 执行流程 | 第23页 |
2.3.2 阵列单元Router | 第23-24页 |
2.3.3 可重构阵列PE执行流程 | 第24-25页 |
2.4 ALU概述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基于可重构硬件架构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的加速研究 | 第27-39页 |
3.1 路径规划算法的可重构并行技术实现 | 第27-30页 |
3.1.1 并行算法基础概述 | 第28-29页 |
3.1.2 可重构计算框架基本原理 | 第29页 |
3.1.3 可重构任务并行过程 | 第29-30页 |
3.2 可重构的动态路径技术实现框架 | 第30-31页 |
3.3 可重构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的比较 | 第31页 |
3.4 DIJKSTRA算法的可重构架构设计 | 第31-35页 |
3.4.1 DIJKSTRA算法原理 | 第31-34页 |
3.4.2 基于可重构架构的DIJKSTRA算法并行化分析 | 第34-35页 |
3.5 TSP算法的可重构架构设计 | 第35-37页 |
3.5.1 TSP算法原理 | 第35-37页 |
3.5.2 基于可重构架构的TSP算法并行化分析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基于可重构架构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优化与实现 | 第39-49页 |
4.1 算法映射概念 | 第39-40页 |
4.2 验证工具链及平台 | 第40-42页 |
4.3 基于可重构硬件架构的DIJKSTRA算法优化与实现 | 第42-45页 |
4.3.1 可重构硬件架构的DIJKSTRA算法优化 | 第42-43页 |
4.3.2 可重构硬件架构的DIJKSTRA算法的映射实现 | 第43-45页 |
4.4 基于可重构硬件架构的TSP算法优化与实现 | 第45-48页 |
4.4.1 可重构硬件架构的TSP算法的优化 | 第45-46页 |
4.4.2 可重构硬件架构的TSP算法的实现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可重构硬件架构的路径规划算法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49-64页 |
5.1 实验验证平台 | 第49-51页 |
5.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51-53页 |
5.3 基于可重构硬件架构下的DIJKSTRA算法性能验证 | 第53-59页 |
5.3.1 实验验证步骤 | 第53-56页 |
5.3.2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56-59页 |
5.4 基于可重构硬件架构的TSP算法性能验证 | 第59-63页 |
5.4.1 实验验证步骤 | 第59-61页 |
5.4.2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6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束语 | 第64-66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