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污点证人概述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污点证人的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污点证人的特点 | 第11-12页 |
一、身份的特殊性 | 第11-12页 |
二、秘密性 | 第12页 |
第三节 污点证人制度及其价值 | 第12-15页 |
一、污点证人制度 | 第12-13页 |
二、污点证人制度的价值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污点证人制度的现状 | 第15-17页 |
第一节 相关法律规定 | 第15页 |
第二节 实践中污点证人的情况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评论——法律规定不适应现实需要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我国污点证人制度缺失的原因 | 第17-20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缺失 | 第17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过分追求实质正义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狭隘或错误的社会观念 | 第18-20页 |
一、对"证人"概念的误解 | 第18页 |
二、把"立功"与污点证人制度混为一谈,认为无需建立污点证人制度 | 第18-20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的污点证人制度 | 第20-29页 |
第一节 构建我国污点证人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0-22页 |
一、"有限使用"和"严格控制"原则 | 第20页 |
二、污点证人权利保护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平衡原则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污点证人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2-24页 |
一、关于适用范围的争论——限定模式与不限定模式 | 第22页 |
二、我国对污点证人制度的适用范围限定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三、污点证人制度的具体适用范围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污点证人作证的效果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污点证人制度的适用程序 | 第25-26页 |
第五节 污点证人制度的保障机制 | 第26-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