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汶川地震及桥梁震害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及震源机制 | 第13-14页 |
1.2.2 汶川地震同震位移 | 第14-16页 |
1.2.3 汶川地震余震特征 | 第16页 |
1.2.4 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研究 | 第16-17页 |
1.3 铅芯橡胶支座参数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1 铅芯橡胶支座的特点 | 第17页 |
1.3.2 铅芯橡胶支座性能试验 | 第17-18页 |
1.3.3 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模型及参数 | 第18-20页 |
1.3.4 铅芯橡胶支座的耗能性能 | 第20-22页 |
1.4 液体黏滞阻尼器阻尼参数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4.1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特点 | 第22页 |
1.4.2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 第22-23页 |
1.4.3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参数优化 | 第23-2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汶川地震典型桥梁震害浅析 | 第26-40页 |
2.1 汶川地震概况 | 第26-31页 |
2.1.1 地震概况 | 第26页 |
2.1.2 发震构造 | 第26-27页 |
2.1.3 震源机制及断层破裂过程 | 第27-28页 |
2.1.4 地震位移 | 第28-29页 |
2.1.5 地震烈度及加速度分布 | 第29-31页 |
2.1.6 余震分布 | 第31页 |
2.2 典型桥梁震害浅析 | 第31-39页 |
2.2.1 极震区次生灾害型破坏 | 第31-33页 |
2.2.2 断裂带南段强度型破坏 | 第33-36页 |
2.2.3 断裂带北段位移型破坏 | 第36-37页 |
2.2.4 长周期地震破坏 | 第37-39页 |
2.2.5 桥梁震害启示 | 第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桥梁减隔震装置简介 | 第40-47页 |
3.1 减隔震设计的原理 | 第40-41页 |
3.2 常用的桥梁减隔震装置 | 第41-43页 |
3.2.1 铅芯橡胶支座 | 第41页 |
3.2.2 高阻尼橡胶支座 | 第41页 |
3.2.3 滑动摩擦型支座 | 第41-42页 |
3.2.4 液体黏滞阻尼器 | 第42页 |
3.2.5 金属阻尼器 | 第42-43页 |
3.3 中外桥梁减隔震设计规范对比 | 第43-46页 |
3.3.1 减隔震设计适用条件 | 第44页 |
3.3.2 减隔震装置 | 第44-45页 |
3.3.3 减隔震装置的力学模型 | 第45页 |
3.3.4 减隔震分析方法 | 第45页 |
3.3.5 减隔震验算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铅芯橡胶支座力学参数研究 | 第47-84页 |
4.1 铅芯橡胶支座的发展 | 第47-51页 |
4.1.1 国外铅芯橡胶支座的发展 | 第47-50页 |
4.1.2 国内铅芯橡胶支座的发展 | 第50-51页 |
4.2 铅芯橡胶支座的特点 | 第51-52页 |
4.2.1 铅的材料性能 | 第51-52页 |
4.2.2 铅芯橡胶支座的特点 | 第52页 |
4.3 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模型 | 第52-72页 |
4.3.1 等效线性化模型 | 第53-54页 |
4.3.2 双线性模型 | 第54-56页 |
4.3.3 考虑配铅率影响的双线性模型 | 第56-58页 |
4.3.4 考虑剪切应变影响的双线性模型 | 第58-72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72-82页 |
4.4.1 工程概况 | 第72-74页 |
4.4.2 有限元建模 | 第74页 |
4.4.3 不考虑剪切应变对支座力学参数影响的分析结果 | 第74-77页 |
4.4.4 考虑剪切应变对支座力学参数影响的分析结果 | 第77-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液体黏滞阻尼器阻尼参数优化 | 第84-118页 |
5.1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发展 | 第84-86页 |
5.1.1 国外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发展 | 第84-85页 |
5.1.2 国内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发展 | 第85-86页 |
5.2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特点 | 第86-88页 |
5.2.1 液体黏滞阻尼器构造 | 第86-87页 |
5.2.2 液体黏滞阻尼器特性 | 第87-88页 |
5.3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 第88-91页 |
5.3.1 液体黏滞阻尼器力学性能 | 第88-89页 |
5.3.2 液体黏滞阻尼器力学模型 | 第89-91页 |
5.4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阻尼参数优化 | 第91-103页 |
5.4.1 液体黏滞阻尼器的优化方法 | 第91-92页 |
5.4.2 基于随机振动的阻尼器参数优化方法 | 第92-95页 |
5.4.3 单自由度振动体系验证 | 第95-103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103-116页 |
5.5.1 工程概况 | 第103-104页 |
5.5.2 有限元模型 | 第104-105页 |
5.5.3 动力特性分析结果 | 第105-107页 |
5.5.4 最优阻尼系数算定 | 第107-112页 |
5.5.5 参数敏感性分析验证 | 第112-11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119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