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归入权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公司归入权制度概述 | 第8-12页 |
一、公司归入权的概念和特征 | 第8-9页 |
(一) 公司归入权的概念 | 第8页 |
(二) 公司归入权的特征 | 第8-9页 |
二、公司归入权的性质 | 第9-12页 |
(一) 公司归入权性质之争 | 第9-10页 |
(二) 公司归入权是形成诉权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公司归入权行使的法律事实 | 第12-17页 |
一、公司归入权行使的基本法律事实 | 第12-13页 |
(一) 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 | 第12-13页 |
(二) 内部人从事短线交易 | 第13页 |
二、我国法律规定的归入权行使的法律事实 | 第13-17页 |
(一)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归入权行使的法律事实 | 第13-16页 |
(二) 我国《证券法》规定的归入权行使的法律事实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公司归入权的行使 | 第17-25页 |
一、公司归入权行使主体 | 第17-18页 |
(一) 公司 | 第17-18页 |
(三) 股东 | 第18页 |
二、公司归入权行使对象 | 第18-21页 |
(一)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第19-20页 |
(二) 持股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东 | 第20-21页 |
三、公司归入权行使程序 | 第21-25页 |
(一) 公司归入权行使方式 | 第21页 |
(二) 公司归入权行使程序 | 第21-22页 |
(三) 公司归入权行使期间 | 第22-23页 |
(四) 公司归入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归入权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25-28页 |
一、我国公司归入权制度的不足 | 第25-26页 |
(一) 《公司法》上公司归入权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25页 |
(二) 《证券法》上公司归入权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二、 完善我国公司归入权制度的建议 | 第26-28页 |
(一) 适当扩大自我交易义务人的范围 | 第26页 |
(二) 进一步明确短线交易主体认定问题 | 第26页 |
(三) 规定监事会可以代表公司行使归入权 | 第26-27页 |
(四) 明确公司归入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 第27页 |
(五) 规定归入权行使的期间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