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问题提出和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推进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商业银行接管基本问题分析 | 第14-21页 |
一、商业银行接管的内涵 | 第14-17页 |
(一) 接管的含义 | 第14-15页 |
(二) 接管的特征 | 第15-16页 |
(三) 接管制度与相近制度辫析 | 第16-17页 |
二、商业银行接管制度目标与立法原则 | 第17-21页 |
(一) 接管制度的设计目标 | 第17-19页 |
(二) 商业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接管条件分析 | 第21-30页 |
一、对国外商业银行接管标准的考察 | 第21-23页 |
(一) 美国 | 第21-22页 |
(二) 加拿大 | 第22-23页 |
(三) 国际公认的银行评级标准 | 第23页 |
二、我国接管条件的现状与分析 | 第23-26页 |
(一) 我国接管条件的现状 | 第23-24页 |
(二) 对我国接管条件的分析 | 第24-26页 |
三、我国商业银行接管条件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 不同处理模式与相对应的标准不匹配 | 第26页 |
(二) 行政性标准与司法性标准不统一 | 第26-27页 |
(三) 对资本充足率以外指标的关注不够 | 第27-28页 |
(四) 对巴塞尔Ⅲ规则的应对不足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接管人法律制度 | 第30-36页 |
一、接管人的概念 | 第30-32页 |
(一) 美国法律中的接管人 | 第30-31页 |
(二) 接管人和管理人 | 第31-32页 |
二、接管人的权利和义务——以接管人的法律地位为视角 | 第32-35页 |
(一) 接管人与监管机构的关系 | 第32-33页 |
(二) 接管人与被接管人的关系 | 第33-34页 |
(三) 接管人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 | 第34-35页 |
三、接管人的任命和终止 | 第35-36页 |
(一) 接管人的任命 | 第35页 |
(二) 接管人的终止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接管救助措施 | 第36-47页 |
一、特别资金援助 | 第36-39页 |
(一) 特别资金援助理论分析 | 第36-37页 |
(二) 特别资金援助效果分析 | 第37-38页 |
(三) 特别资金援助立法探讨 | 第38-39页 |
二、银行兼并 | 第39-41页 |
(一) 银行兼并内涵简介 | 第39页 |
(二) 银行兼并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三) 银行兼并立法探讨 | 第40-41页 |
三、资产处置交易 | 第41-43页 |
(一) 资产处置交易内涵简介 | 第41-42页 |
(二) 资产处置交易效果分析 | 第42页 |
(三) 资产处置交易立法探讨 | 第42-43页 |
四、最后贷款人制度 | 第43-47页 |
(一) 最后贷款人内涵介绍 | 第43-44页 |
(二) 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现状 | 第44-45页 |
(三) 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我国问题银行接管的制度重构 | 第47-50页 |
一、确定问题银行的接管条件 | 第47-48页 |
二、完善接管人的选择机制 | 第48-49页 |
三、推动接管措施的市场化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