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紫外线 | 第12-15页 |
1.1.1 紫外线的三个波段及其主要特点 | 第12-13页 |
1.1.2 紫外线辐照损伤机制 | 第13-14页 |
1.1.3 紫外线的益处 | 第14-15页 |
1.2 紫外线对哺乳动物眼的损害 | 第15-18页 |
1.2.1 哺乳动物眼和角膜的结构 | 第15页 |
1.2.2 紫外线对于角膜的损害 | 第15-17页 |
1.2.3 紫外线对于晶状体和视网膜的损害 | 第17-18页 |
1.3 细胞凋亡 | 第18-24页 |
1.3.1 细胞凋亡简介 | 第18-19页 |
1.3.2 细胞凋亡的机制 | 第19-22页 |
1.3.3 细胞凋亡的常用检测方法 | 第22-24页 |
1.4 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 | 第24-28页 |
1.5 枸杞多糖的药理学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 第28-31页 |
1.5.1 枸杞与枸杞多糖及其药理学活性 | 第28页 |
1.5.2 枸杞多糖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1.5.3 枸杞多糖对眼的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1.6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2-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2.1.2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32-35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品牌,型号,生产国家) | 第35-36页 |
2.1.4 主要实验耗材 | 第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47页 |
2.2.1 原代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 第36页 |
2.2.2 细胞接种 | 第36-37页 |
2.2.3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 第37页 |
2.2.4 UVB辐照模型 | 第37-38页 |
2.2.5 LBPs处理实验模型 | 第38页 |
2.2.6 细胞形态微分干涉成像观察 | 第38页 |
2.2.7 Hoechst 33258 染色检测细胞核变化 | 第38-39页 |
2.2.8 细胞活力检测 | 第39页 |
2.2.9 细胞凋亡率检测 | 第39-40页 |
2.2.10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40页 |
2.2.11 细胞活性氧水平检测 | 第40页 |
2.2.12 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40-43页 |
2.2.13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变化 | 第43-44页 |
2.2.14 转录组测序(RNA-seq)相关检测与分析 | 第44-45页 |
2.2.15 数据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47-75页 |
3.1 原代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的纯度鉴定 | 第47-48页 |
3.2 UVB诱导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和时序 | 第48-54页 |
3.2.1 UVB辐射后细胞形态的变化 | 第48-49页 |
3.2.2 UVB辐射后细胞活力的变化 | 第49-50页 |
3.2.3 UVB辐射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 第50-52页 |
3.2.4 UVB辐射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第52页 |
3.2.5 UVB辐射后凋亡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 | 第52-54页 |
3.3 LBPs对UVB诱导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 第54-60页 |
3.3.1 LBPs提升经UVB辐照的RCE细胞的活力 | 第54-55页 |
3.3.2 LBPs对UVB辐照诱导的RCE细胞形态和核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55-59页 |
3.3.3 LBPs降低经UVB辐照的RCE细胞的凋亡率 | 第59-60页 |
3.4 LBPs对UVB诱导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抑制作用的机理 | 第60-64页 |
3.4.1 LBPs阻止UVB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损失 | 第60-61页 |
3.4.2 LBPs影响UVB诱导的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 第61-62页 |
3.4.3 LBPs减弱UVB引发的JNK磷酸化 | 第62-63页 |
3.4.4 LBPs减少UVB诱导的细胞ROS的释放 | 第63-64页 |
3.5 LBPs保护RCE细胞对抗UVB辐照诱导损伤的转录组分析 | 第64-75页 |
3.5.1 转录组文库的建立与基因比对 | 第64-66页 |
3.5.2 表达量分析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第66-69页 |
3.5.3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 第69-72页 |
3.5.4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凋亡通路及JNK和p38 MAP激酶通路 | 第72-7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5-84页 |
4.1 RCE细胞的原代培养经验与UVB辐照诱导RCE细胞凋亡的时序 | 第75-78页 |
4.2 LBPs作为保护药物的选择理由及其优势 | 第78-79页 |
4.3 LBPs通过凋亡的线粒体途径来抑制细胞凋亡 | 第79-80页 |
4.4 LBPs通过抑制JNK磷酸化抑制细胞凋亡 | 第80-81页 |
4.5 ROS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LBPs抑制ROS水平的提升 | 第81-82页 |
4.6 UVB辐照诱导细胞损伤及LBPs抑制该损伤中转录组的变化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4-8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4页 |
5.2 实验展望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3页 |
附录 缩略词表 | 第103-10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