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芳烃类石油污染物降解优势菌株的筛选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石油污染物的性质及污染第9-12页
        1.2.1 石油概述第9页
        1.2.2 石油污染物的种类与危害第9-11页
        1.2.3 环境中石油污染物的污染现状第11-12页
    1.3 石油污染物的修复现状第12-16页
        1.3.1 常见石油污染物的修复技术第12-13页
        1.3.2 石油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技术第13-16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页
    1.6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优势降解菌株的筛选第18-28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8-19页
        2.2.1 好氧污泥第18页
        2.2.2 仪器和试剂第18-19页
    2.3 实验方法第19-24页
        2.3.1 好氧污泥的培养及优势菌株的筛选第19-22页
        2.3.2 纯培养降解实验第22页
        2.3.3 样品的分析方法第22-2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4-26页
        2.4.1 优势菌株纯培养对目标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第24-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优势菌株的鉴定第28-37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8-29页
        3.2.1 仪器和试剂第28-29页
    3.3 实验方法第29-30页
        3.3.1 菌株的 16s r DNA的基因测序第29页
        3.3.2 细菌 16s R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的绘制第29页
        3.3.3 细菌形态学分析第29-3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0-35页
        3.4.1 菌株基因鉴定结果及发育树的构建第30-34页
        3.4.2 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优势菌株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第37-59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实验材料第37-38页
        4.2.1 菌株来源第37页
        4.2.2 仪器和试剂第37-38页
    4.3 实验方法第38页
        4.3.1 菌株生物降解实验第38页
        4.3.2 分析方法第38页
    4.4 一级动力学与热力学模型第38-40页
        4.4.1 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9页
        4.4.2 热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40-57页
        4.5.1 优势菌株对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第40-46页
        4.5.2 优势菌株对石油污染降解的热力学第4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萘降解菌株Sphingobacterium sp.MN-5 对氯仿的共代谢研究第59-67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9-60页
        5.2.1 优势菌群第59页
        5.2.2 仪器和试剂第59-60页
    5.3 实验方法第60-62页
        5.3.1 正交试验第60-61页
        5.3.2 萘降解菌株Sphingobacterium sp.MN-5 对氯仿的共代谢第61页
        5.3.3 分析方法第61-6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2-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67-70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建议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可视化的研究
下一篇:底泥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模拟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