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可视化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煤与瓦斯突出研究成果概述 | 第11-14页 |
1.2.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概述 | 第11页 |
1.2.2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研究 | 第11-14页 |
1.3 基于Surpac可视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红菱煤矿区域瓦斯状况 | 第16-22页 |
2.1 位置与交通 | 第16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17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17-18页 |
2.4 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 第18-22页 |
第3章 红菱煤矿老区突出危险区域三维可视化 | 第22-34页 |
3.1 Surpac软件概述 | 第22-23页 |
3.2 建立老区地质数据库 | 第23-29页 |
3.2.1 老区钻孔资料分析 | 第23-24页 |
3.2.2 建立老区地质数据库 | 第24-29页 |
3.3 建立老区矿体实体模型 | 第29-32页 |
3.4 建立老区突出危险三维地质模型 | 第32-34页 |
第4章 地质因素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相关分析 | 第34-39页 |
4.1 突出危险性与基岩厚度的相关分析 | 第34-35页 |
4.2 突出危险性与煤层厚度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4.3 突出危险性与煤层间泥砂岩厚度的相关分析 | 第36页 |
4.4 突出危险性与含砂率的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4.5 突出危险性与煤厚变异系数的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4.6 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已开采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综合模型的建立 | 第39-44页 |
5.1 费歇尔判别法 | 第39-42页 |
5.2 判别指标的显著性检验 | 第42-43页 |
5.3 已开采区域突出危险性的检验 | 第43-44页 |
第6章 未开采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 第44-51页 |
6.1 未开采区域预测范围的确定 | 第44-46页 |
6.2 未开采区域突出危险区域三维可视化 | 第46-51页 |
6.2.1 建立未开采区域地质数据库 | 第46-47页 |
6.2.2 建立未开采区域矿体实体模型 | 第47-48页 |
6.2.3 红菱煤矿未开采区域突出危险预测模型 | 第48-5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7.1 结论 | 第51页 |
7.2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