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漆酶的理化性质 | 第8-11页 |
1.2.1 漆酶的来源 | 第8-9页 |
1.2.2 漆酶结构及催化机理 | 第9-10页 |
1.2.3 漆酶活性检测方法 | 第10-11页 |
1.3 漆酶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11-12页 |
1.3.1 漆酶纯化 | 第11页 |
1.3.2 漆酶动力学特性 | 第11-12页 |
1.4 漆酶的工业应用 | 第12-14页 |
1.4.1 造纸工业 | 第12页 |
1.4.2 染料脱色 | 第12-13页 |
1.4.3 去毒作用 | 第13页 |
1.4.4 饮料加工 | 第13页 |
1.4.5 生物检测 | 第13-14页 |
1.5 研究展望 | 第14页 |
1.5.1 采用定向固定化技术 | 第14页 |
1.5.2 寻找廉价高效、应用面广的介体 | 第14页 |
1.5.3 提高漆酶耐热、耐酸碱特性 | 第14页 |
1.6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6.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6.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培养条件优化 | 第15-2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2.1.1 菌种 | 第15页 |
2.1.2 药品 | 第15页 |
2.1.3 仪器 | 第15页 |
2.1.4 培养基 | 第15页 |
2.1.5 方法 | 第15-16页 |
2.2 结果 | 第16-19页 |
2.2.1 产酶历程曲线 | 第16-17页 |
2.2.2 漆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 第17-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3 漆酶的纯化 | 第21-33页 |
3.1 基本原理 | 第21-25页 |
3.1.1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 | 第21页 |
3.1.2 浓缩方法选择依据 | 第21页 |
3.1.3 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 第21-24页 |
3.1.4 离子交换层析基本原理及操作 | 第24-2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3.2.1 菌种 | 第25页 |
3.2.2 药品 | 第25页 |
3.2.3 培养基 | 第25-26页 |
3.2.4 仪器 | 第26页 |
3.2.5 方法 | 第26-28页 |
3.3 结果 | 第28-31页 |
3.3.1 样品浓缩结果 | 第28页 |
3.3.2 缓冲体系的选择 | 第28-29页 |
3.3.3 纯化方法一结果 | 第29-30页 |
3.3.4 纯化方法二结果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4 漆酶性质研究 | 第33-4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4.1.1 菌种 | 第33页 |
4.1.2 药品 | 第33页 |
4.1.3 仪器 | 第33页 |
4.1.4 培养基 | 第33页 |
4.1.5 方法 | 第33-34页 |
4.2 结果 | 第34-39页 |
4.2.1 室温下漆酶的反应历程 | 第34-35页 |
4.2.2 粗酶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温度下的漆酶稳定性 | 第35页 |
4.2.3 粗漆酶最适反应pH和最适温度、pH下的漆酶稳定性 | 第35-36页 |
4.2.4 纯化漆酶最适反应温度和一定温度下的漆酶稳定性 | 第36页 |
4.2.5 纯化漆酶最适反应pH和一定温度、pH下的漆酶稳定性 | 第36-37页 |
4.2.6 米氏常数 | 第37页 |
4.2.7 金属离子对漆酶活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8 抑制剂对漆酶活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