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自然水体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第12-14页 |
1.1.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基本性质 | 第12-13页 |
1.1.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危害 | 第13页 |
1.1.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1.2 自然水体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 | 第14-19页 |
1.2.1 自然水体生物膜的概念及组成 | 第14-15页 |
1.2.2 自然水体生物膜中铁锰组分对有机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3 生物膜藻类对有机物的作用 | 第16-17页 |
1.2.4 生物膜其他组分对有机物的作用 | 第17-18页 |
1.2.5 自然水体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机理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1-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生物膜的培养 | 第23-25页 |
2.2.1 自然水体生物膜的培养 | 第23-24页 |
2.2.2 小球藻生物膜的培养 | 第24-25页 |
2.2.3 生物膜的表征方法 | 第25页 |
2.3 光照条件下生物膜体系降解 DBS 实验 | 第25-30页 |
2.3.1 生物膜量对生物膜体系降解 DBS 的影响实验 | 第26页 |
2.3.2 添加不同形态铁对生物膜体系降解 DBS 的影响实验 | 第26-27页 |
2.3.3 添加不同形态锰对生物膜体系降解 DBS 的影响实验 | 第27-28页 |
2.3.4 添加不同浓度比铁锰对生物膜体系降解 DBS 的影响实验 | 第28-30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0-64页 |
3.1 生物膜的表征 | 第30-31页 |
3.2 生物膜量对生物膜降解 DBS 的影响 | 第31-38页 |
3.2.1 DBS 降解量的变化情况 | 第31-33页 |
3.2.2 H_2O_2浓度的变化情况 | 第33-35页 |
3.2.3 pH 和 DO 的变化情况 | 第35-38页 |
3.3 添加不同形态铁对生物膜体系降解 DBS 的影响 | 第38-48页 |
3.3.1 自然水体生物膜体系添加不同形态铁 | 第38-40页 |
3.3.2 小球藻生物膜体系添加不同形态铁 | 第40-42页 |
3.3.3 人工过氧化氢源体系添加不同形态铁 | 第42-43页 |
3.3.4 三种体系中添加离子态铁 | 第43-45页 |
3.3.5 三种体系中添加络合态铁 | 第45-46页 |
3.3.6 三种体系中添加氧化态铁 | 第46-48页 |
3.4 添加不同形态锰对生物膜体系降解 DBS 的影响 | 第48-58页 |
3.4.1 自然水体生物膜体系添加不同形态锰 | 第48-50页 |
3.4.2 小球藻生物膜体系添加不同形态锰 | 第50-52页 |
3.4.3 人工过氧化氢源体系添加不同形态锰 | 第52-53页 |
3.4.4 三种体系中添加离子态锰 | 第53-55页 |
3.4.5 三种体系中添加络合态锰 | 第55-56页 |
3.4.6 三种体系中添加氧化态锰 | 第56-58页 |
3.5 添加铁锰的浓度比对生物膜降解 DBS 的影响 | 第58-64页 |
3.5.1 自然水体生物膜添加不同铁锰比 | 第58-60页 |
3.5.2 小球藻生物膜体系添加不同铁锰比 | 第60-62页 |
3.5.3 人工源过氧化氢体系添加不同铁锰比 | 第62-64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