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多视角倾斜影像DSM自动提取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多视角倾斜摄影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0-15页
        1.2.1 多视角倾斜航空摄影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大角度倾斜影像匹配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多视角倾斜影像区域网平差研究现状第13页
        1.2.4 DSM自动提取技术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多视角倾斜影像获取与预处理第17-28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多视角倾斜航摄相机AMC580第17-18页
    2.3 多视角倾斜影像预处理第18-27页
        2.3.1 影像去噪第18-20页
        2.3.2 影像增强第20-22页
        2.3.3 相机畸变改正第22-24页
        2.3.4 核线影像生成第24-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多视角倾斜影像连接点提取第28-46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大倾角立体影像匹配策略第28-39页
        3.2.1 常见特征点提取方法第28-30页
        3.2.2 基于射影关系的大倾角立体影像匹配策略第30-39页
    3.3 多视角倾斜影像连接点提取第39-42页
    3.4 实验与分析第42-45页
        3.4.1 实验数据与实验环境第42页
        3.4.2 大倾角立体影像匹配实验第42-44页
        3.4.3 多视角倾斜影像连接点提取实验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多视角倾斜影像光束法平差第46-56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光束法平差模型的建立第46-48页
    4.3 光束法平差模型的解算第48-50页
    4.4 基于LM算法的多视角倾斜影像光束法平差第50-52页
    4.5 实验与分析第52-55页
        4.5.1 基于岭估计的光束法平差实验第53页
        4.5.2 基于L曲线法岭估计的光束法平差实验第53-54页
        4.5.3 基于LM算法的光束法平差实验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多视角倾斜影像DSM自动提取第56-69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基于BT算法的半全局匹配第56-60页
        5.2.1 匹配代价计算第57-58页
        5.2.2 视差计算第58-60页
        5.2.3 一致性检查第60页
    5.3 DSM生成第60-62页
        5.3.1 DSM生成流程第60页
        5.3.2 同名点的坐标转换第60-61页
        5.3.3 空间前方交会第61页
        5.3.4 粗差剔除第61-62页
        5.3.5 基于下视DSM的自适应权重融合策略第62页
    5.4 实验与分析第62-68页
        5.4.1 密集匹配算法实验第62-63页
        5.4.2 基于BT算法的半全局匹配实验第63-64页
        5.4.3 DSM自动提取实验第64-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6.1 总结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金融压力指数构建及银行部门重要性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