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与空间驱动类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方法 | 第20-2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1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2.1.2 外部性理论 | 第21页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 LMDI 模型 | 第22-24页 |
第3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现状 | 第24-31页 |
3.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3.1.1 人口与城市化发展 | 第24-25页 |
3.1.2 经济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3 产业结构现状 | 第26页 |
3.2 我国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现状 | 第26-31页 |
3.2.1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 | 第26-29页 |
3.2.2 我国碳排放强度现状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效应分析 | 第31-41页 |
4.1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及数据描述 | 第31-35页 |
4.1.1 分解模型构建 | 第31-34页 |
4.1.2 数据描述 | 第34-35页 |
4.2 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4.2.1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驱动效应测度 | 第35-39页 |
4.2.2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绝对贡献分析 | 第39-41页 |
第5章 我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驱动类型分析 | 第41-47页 |
5.1 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空间驱动类型 | 第41-43页 |
5.1.1 碳排放强度驱动类型划分 | 第41页 |
5.1.2 我国碳排放驱动类型分析 | 第41-43页 |
5.2 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空间驱动分异特征 | 第43-47页 |
5.2.1 单因素支配型 | 第43-44页 |
5.2.2 两因主导型 | 第44-45页 |
5.2.3 三因素颉颃 | 第45-46页 |
5.2.4 四因素综合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5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