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刑事错案的概念分析 | 第11-15页 |
(一) 学术界观点 | 第11-14页 |
1. 客观说 | 第12页 |
2. 主观说 | 第12-13页 |
3. 主客观统一说 | 第13页 |
4. 程序违法说 | 第13页 |
5. 小结 | 第13-14页 |
(二) 司法实践中的定义 | 第14-15页 |
1. 不同地区刑事错案的定义 | 第14-15页 |
2. 小结 | 第15页 |
二、刑事错案形成原因的分析 | 第15-19页 |
(一) 侦查阶段刑事错案的形成原因 | 第16-17页 |
1. 侦查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16页 |
2. 侦查人员“有罪推定”思想 | 第16-17页 |
3. 侦查人员严重违反程序 | 第17页 |
(二) 起诉阶段刑事错案的形成原因 | 第17-18页 |
1. 检察机关监督机制失灵 | 第17页 |
2. 检察权独立性欠缺 | 第17-18页 |
3. 不合理的年终考核机制 | 第18页 |
(三) 审理阶段错案的形成原因 | 第18-19页 |
1. 庭审形式化 | 第18-19页 |
2. 律师角色缺失 | 第19页 |
3. 审判权独立性缺失 | 第19页 |
三、各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9-23页 |
(一) 各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 | 第20-21页 |
1. 英国的刑事案件复审委员会 | 第20页 |
2. 美国“无辜者项目”和DNA洗冤工程 | 第20-21页 |
3. 德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 | 第21页 |
4. 法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 | 第21页 |
(二) 各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1-23页 |
1. 设置专门的刑事错案发现机构 | 第21-22页 |
2. 依靠科学技术纠正刑事错案 | 第22页 |
3. 充分发挥普通群众或媒体在刑事错案发现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四、完善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的建议 | 第23-27页 |
(一) 从刑事活动环境及制度方面的建议 | 第23-25页 |
1. 改善诉讼环境排除外来干预 | 第23-24页 |
2. 推广“无罪推定”原则 | 第24-25页 |
3. 完善再审制度 | 第25页 |
(二) 从司法工作人员能力及责任方面的建议 | 第25-27页 |
1. 建立司法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制度 | 第25-26页 |
2. 建立司法工作人员责任终身制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