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0页 |
1.1 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2 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种基本物理现象 | 第13-17页 |
1.3 强激光场中原子的双电离动力学过程 | 第17-38页 |
1.3.1 强场双电离的物理图象与基本特征 | 第17-22页 |
1.3.2 强场双电离的理论研究方法 | 第22-31页 |
1.3.3 强场双电离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方向 | 第31-38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40-57页 |
2.1 哈密顿力学与辛算法 | 第40-48页 |
2.1.1 最小作用原理与拉格朗日力学体系 | 第40-43页 |
2.1.2 哈密顿力学体系 | 第43-45页 |
2.1.3 线性可分哈密顿系统的显式辛格式 | 第45-48页 |
2.2 全经典系综方法 | 第48-57页 |
2.2.1 模型原子和经典系综 | 第48-53页 |
2.2.2 考虑电子角动量的经典系综 | 第53-54页 |
2.2.3 研究强激光场中原子动力学过程的经典方法 | 第54-57页 |
第三章 圆偏振激光场下氩原子的强场双电离对初始系综的敏感性 | 第57-71页 |
3.1 引言 | 第57-59页 |
3.2 经典氩原子的具有不同总角动量的初始系综 | 第59-64页 |
3.3 氩原子在不同激光强度下的双电离几率 | 第64-65页 |
3.4 双电离电子的随时间变化的能量分布 | 第65-69页 |
3.5 计算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 第69-70页 |
3.6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少周期椭圆偏振激光场下载波包络相位对氩原子非次序双电离的调控 | 第71-86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理论方法 | 第72-74页 |
4.3 氩原子的双电离产额随光强的变化关系曲线 | 第74-76页 |
4.4 不同载波包络相位下氩原子的双电子动量关联谱 | 第76-77页 |
4.5 随时间变化的电子能量分布和经典电子轨道分析 | 第77-82页 |
4.6 载波包络相位对非次序双电离中不同电离通道的调控 | 第82-84页 |
4.7 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9页 |
5.1 总结 | 第86-87页 |
5.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硕士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