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集装箱侧面自装卸运输车概述及其产品介绍 | 第11-12页 |
1.3 液压技术综述及同步控制技术简介 | 第12-15页 |
1.3.1 液压同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液压系统开环、闭环同步控制技术 | 第13-14页 |
1.3.3 液压闭环同步控制策略 | 第14-15页 |
1.4 仿真工具的选择 | 第15-17页 |
1.4.1 AMESim 软件介绍 | 第15-16页 |
1.4.2 Simulink 软件介绍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7页 |
1.5.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1.5.2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于双联泵的侧面吊液压同步系统的设计 | 第19-34页 |
2.1 液压系统的性能要求 | 第19页 |
2.1.1 液压系统的总体性能要求 | 第19页 |
2.1.2 液压系统主要元件要求 | 第19页 |
2.2 液压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2.2.1 液压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19-21页 |
2.2.2 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 第21-22页 |
2.3 液压元件的选型和相关计算 | 第22-33页 |
2.3.1 液压缸参数设计 | 第22-27页 |
2.3.2 液压泵的选取 | 第27-28页 |
2.3.3 液压阀的选取 | 第28-29页 |
2.3.4 管道的参数设计 | 第29-30页 |
2.3.5 油箱的参数设计 | 第30-32页 |
2.3.6 压力表的选取 | 第32页 |
2.3.7 散热器的选取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侧面吊液压同步系统 AMESim 仿真分析 | 第34-49页 |
3.1 液压同步系统 AMESim 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3.2 系统参数设置 | 第35-39页 |
3.2.1 各液压缸参数设置 | 第35-36页 |
3.2.2 双联柱塞泵的参数设置 | 第36-37页 |
3.2.3 各电磁换向阀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3.2.4 仿真时间设置 | 第38-39页 |
3.3 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仿真分析 | 第39-47页 |
3.3.1 液压泵的工作情况 | 第39-41页 |
3.3.2 上臂缸工作情况 | 第41-42页 |
3.3.3 下臂缸工作情况 | 第42-43页 |
3.3.4 液压系统执行元件同步性分析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基于比例阀的液压同步系统设计及建模 | 第49-67页 |
4.1 闭环液压同步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49-50页 |
4.2 闭环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 第50-60页 |
4.2.1 液压控制阀的压力—流量关系 | 第50-52页 |
4.2.2 液压缸的力平衡方程 | 第52-53页 |
4.2.3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53-55页 |
4.2.4 阀控缸的数学模型 | 第55-57页 |
4.2.5 比例阀和位移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57-60页 |
4.3 传递函数框图及各环节参数的确定 | 第60-65页 |
4.3.1 闭环液压同步系统方框图 | 第60-61页 |
4.3.2 单套阀控缸系统数学模型的确定 | 第61-64页 |
4.3.3 上臂和下臂阀控缸系统数学模型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侧面吊液压同步系统的 PID 校正及 Simulink 仿真 | 第67-81页 |
5.1 PID 控制理论简介 | 第67-72页 |
5.1.1 PID 控制的特点 | 第67-68页 |
5.1.2 PID 控制模型和基本原理 | 第68-70页 |
5.1.3 PID 参数整定方法介绍 | 第70-72页 |
5.2 阀控缸 PID 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 第72-75页 |
5.2.1 单套阀控缸 PID 控制器设计 | 第73-74页 |
5.2.2 阀控缸控制器参数整定 | 第74-75页 |
5.3 阀控缸组液压系统的 Simulink 仿真 | 第75-79页 |
5.3.1 阀控缸组液压系统 Simulink 模型建立 | 第75-76页 |
5.3.2 系统输出量的采样周期 | 第76-77页 |
5.3.3 液压同步系统仿真分析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个人简介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