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公司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消费信贷的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2.1 信用脆弱理论 | 第22-23页 |
2.2 预期收入理论 | 第23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2.4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页 |
2.5 博弈理论 | 第24-26页 |
2.6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历程 | 第28-38页 |
3.1 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概述 | 第28-31页 |
3.1.1 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3.1.2 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经营主体 | 第30-31页 |
3.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概述 | 第31-34页 |
3.2.1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3.2.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经营主体 | 第33-34页 |
3.3 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对比 | 第34-38页 |
第4章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博弈分析与检验 | 第38-51页 |
4.1 丰田金融发展历史 | 第38-40页 |
4.2 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 | 第40-41页 |
4.3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成因 | 第41-43页 |
4.4 博弈模型的设立 | 第43-49页 |
4.4.1 汽车金融公司与借款人的博弈 | 第43-45页 |
4.4.2 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博弈 | 第45-46页 |
4.4.3 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经销商的博弈 | 第46-47页 |
4.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4.5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4.5 案例启示 | 第49-51页 |
第5章 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 | 第51-58页 |
5.1 汽车消费贷款前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1-54页 |
5.1.1 分类制定汽车消费信贷产品 | 第51-52页 |
5.1.2 加强对合作汽车经销商的监督 | 第52-53页 |
5.1.3 寻找合适的资金提供机构 | 第53-54页 |
5.1.4 简化汽车贷款申请手续 | 第54页 |
5.2 汽车消费贷款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4-56页 |
5.2.1 构建全面的风险评定模型 | 第54-55页 |
5.2.2 加强信贷评审部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 第55页 |
5.2.3 构建相互制约的工作规范 | 第55-56页 |
5.3 汽车消费贷款后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6-58页 |
5.3.1 建立有效的跟踪及催收系统 | 第56页 |
5.3.2 建立借款人诚信档案 | 第56-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