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传输技术论文

MIMO系统中唯相位波束赋形算法的研究与性能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3页
        1.1.1. 60GHz频段通信特点第9-11页
        1.1.2. MIMO技术综述第11-13页
    1.2 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第13-14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MIMO信道模型第16-24页
    2.1 高斯信道模型第16-18页
    2.2 IEEE 802.11ad中的60GHz信道模型第18-23页
        2.2.1. 60GHz通信标准简介第18-19页
        2.2.2. IEEE 802.11ad信道模型第19-21页
        2.2.3. CR(Conference Room)场景信道模型第21-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多用户唯相位模拟/数字混合波束赋形第24-30页
    3.1 多用户唯相位模拟/数字混合波束赋形的意义第24-25页
    3.2 系统模型第25-27页
    3.3 问题陈述第27-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唯相位模拟/数字混合波束赋形第30-44页
    4.1 遗传算法的生物学原理第30-31页
    4.2 遗传算法的起源和发展第31页
    4.3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31-37页
        4.3.1. 编码第32-33页
        4.3.2. 适应度函数第33-34页
        4.3.3. 选择算子第34页
        4.3.4. 交叉算子第34-36页
        4.3.5. 变异算子第36-37页
    4.4 改进的遗传算法第37-38页
    4.5 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结果第38-43页
        4.5.1. 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参数设置第38-39页
        4.5.2. 高斯信道下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第39-41页
        4.5.3. 60GHz信道下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第41-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用户唯相位模拟/数字混合波束赋形第44-59页
    5.1 粒子群算法的起源第44页
    5.2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第44-50页
        5.2.1. 基本粒子群算法第45-46页
        5.2.2. 带有惯性权重的标准粒子群算法第46-47页
        5.2.3. 带有限制因子的粒子群算法第47页
        5.2.4. 混沌粒子群算法第47-50页
    5.3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第50-53页
    5.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仿真结果第53-57页
        5.4.1.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仿真参数设置第53-54页
        5.4.2. 高斯信道下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仿真第54-55页
        5.4.3. 60GHz信道下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仿真第55-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6.1 本文内容总结第59-60页
    6.2 未来的工作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政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政策工具创新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