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拆离型韧性剪切带的演化:北京云蒙山水峪剪切带的显微构造、运动学与流变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页 |
| ·存在问题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10-11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1-17页 |
| ·地层 | 第11-13页 |
| ·侵入岩 | 第13-14页 |
| ·中生代云蒙山地区构造变形 | 第14-17页 |
| 第3章 云蒙山花岗闪长岩体东部变形特征 | 第17-24页 |
| ·小水峪剖面云蒙山花岗闪长岩变形特征 | 第17-20页 |
| ·白道峪剖面云蒙山花岗闪长岩变形特征 | 第20-21页 |
| ·水堡子剖面云蒙山花岗闪长岩变形特征 | 第21-22页 |
| ·云蒙山花岗闪长岩东部变形特征讨论 | 第22-24页 |
| 第4章 云蒙山地区石英结晶学优选 | 第24-29页 |
| ·云蒙山地区石英结晶学优选 | 第24-27页 |
| ·对拆离断层岩石变形机制变化规律的启示 | 第27-29页 |
| 第5章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运动学涡度分析 | 第29-32页 |
| ·运动学涡度理论 | 第29页 |
| ·计算运动学涡度的方法 | 第29-30页 |
| ·伸展拆离带云蒙山花岗闪长岩运动学涡度计算 | 第30页 |
| ·运动学涡度对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演化历史的揭示 | 第30-32页 |
| 第6章 云蒙山地区晚中生代中地壳流变学强度 | 第32-36页 |
| ·方法 | 第32-33页 |
| ·实验结果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36页 |
| 第7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附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