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

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9-17页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综述第10-12页
        1. 国外管理模式研究第10-11页
        2. 国内管理模式研究第11-12页
    (三) 核心概念第12-15页
        1. 核心概念第12-14页
        2. 理论依据第14-15页
    (四) 研究思路第15-16页
    (五) 研究方法第16页
    (六) 创新之处第16-17页
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及其模式创新概述第17-26页
    (一)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的内涵第17页
    (二)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界定第17-18页
    (三)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选择第18-19页
        1. 由一元化的管理向多元化的治理转变第18页
        2. 由封闭性的管理向开放性的服务转变第18页
        3. 由单向的管理向双向的互动转变第18-19页
    (四) 创新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第19-26页
        1.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第19-23页
        2. 创新网络社会安全管理的意义第23-26页
二、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的初步建构第26-30页
    (一) 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初步构建的目的和过程第26页
    (二) 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初步构建的内容第26-28页
        1. “五延七管”法第27页
        2.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法第27页
        3. 实现“阳光警务第27-28页
    (三) 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初步构建的特点第28-30页
        1. 理念创新第28页
        2. 目标导向第28页
        3. 制度保障第28-30页
三、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初步建构的成效第30-34页
    (一) 建立了互联网自治、自律体系第30页
    (二) 形成了新的警务工作模式第30-31页
    (三) 提升了互联网重点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第31-32页
        1. 建立了互联网基础数据采集系统第31页
        2. 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治安效果明显提升第31页
        3. 其它公共上网场所的监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第31-32页
        4. 建立了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第32页
    (四) 提升了民警素质、形象与待遇水平第32-34页
        1. 民警素质明显提升第32页
        2. 加强形象建设第32-33页
        3. 从优待警第33-34页
四.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34-42页
    (一) 管理体制机制的规范性不够第34-36页
        1. 管理理念欠更新第34-35页
        2. 管理主体不明确第35页
        3. 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备第35-36页
        4. 行政措施欠规范第36页
        5.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足第36页
    (二) 管理法律法规欠缺第36-39页
        1. 立法缺乏整体规划第37页
        2. 立法层次低且缺乏针对性第37页
        3. 立法重管制轻保护第37-38页
        4. 立法存在薄弱环节第38页
        5. 立法的可操作性较差第38-39页
        6. 法律法规的协调性较差第39页
    (三)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技术存在盲区第39-40页
        1. 网络技术准备不足第39-40页
        2. 网络技术更新改造滞后第40页
    (四) 网络犯罪证据取证困难第40-42页
五、创新和完善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第42-55页
    (一) 昆明市公安局网络社会安全管理的创新模式第42-43页
        1. 网络治理模式实现多元化第42页
        2. 网络管理转变为开放性的服务第42-43页
        3. 形成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第43页
    (二)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创新模式的效果体现第43-44页
        1.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第43页
        2. 网络社会的法规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第43-44页
        3. 网络环境更加安全、绿色、有序第44页
        4. 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第44页
    (三) 创新和完善网络社会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对策第44-55页
        1. 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网络社会安全管理的机制第44-47页
        2. 加强网络社会安全管理的法规建设第47-50页
        3. 提高开办网站的准入门槛第50-51页
        4. 推进网络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绿色、有序的网络环境第51-52页
        5. 加强技术创新与网络社会管治的整合第52-53页
        6. 培育网络社会中介组织,共同推动网络社会的自律管理第53-55页
六.结束语第55-57页
    (一) 结论第55-56页
    (二) 不足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当前昆明市Z县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