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C3和S4对称的环聚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摘要第13-17页
ABSTRACT第17-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56页
    1.1 物质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简介第21-23页
    1.2 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第23-31页
        1.2.1 偶极型分子第23-24页
        1.2.2 八极分子第24-31页
            1.2.2.1 C_3对称的二阶非线性分子第25-28页
            1.2.2.2 S_4对称的二阶非线性分子第28-31页
    1.3 有机双光子材料的发展第31-38页
        1.3.1 光子吸收与双光子激发荧光第31-33页
        1.3.2 双光子响应的特点及应用第33页
        1.3.3 有机双光子材料的发展第33-38页
            1.3.3.1 线型双光子材料第33-35页
            1.3.3.2 多枝状双光子材料第35-38页
    1.4 环聚吲哚衍生物的发展及应用第38-46页
        1.4.1 环对称三聚吲哚衍生物的发展与应用第38-43页
        1.4.2 环不对称三聚吲哚的发展第43-44页
        1.4.3 环对称四聚吲哚的发展第44-46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第二章 前驱体化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第56-72页
    2.1 前驱体化合物的合成第56-61页
        2.1.1 合成路线第56-57页
        2.1.2 合成与表征第57-61页
    2.2 晶体结构第61-71页
        2.2.1 5-X-N-苯基吲哚-2-酮衍生物的偶极矩与晶体学对称性第61-67页
            2.2.1.1 5-X-N-苯基吲哚-2-酮的低温晶体结构第61-66页
            2.2.1.2 偶极矩和晶体学对称性第66-67页
        2.2.2 5-X-N-苯基吲哚-2-酮的室温晶体结构第67-68页
        2.2.3 其他吲哚酮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第68-71页
    2.3 本章小结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2页
第三章 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第72-94页
    3.1 合成部分第72-79页
        3.1.1 合成讨论和表征分析第76-78页
        3.1.2 环聚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第78-79页
    3.2 晶体结构测定第79-92页
        3.2.1 化合物Tr的晶体结构第79-81页
        3.2.2 Tr-Ph3的晶体结构第81-86页
            3.2.2.1 Tr-Ph3的P1相晶体结构第81-82页
            3.2.2.2 Tr-Ph3的Pn相晶体结构第82-85页
            3.2.2.3 Tr-Ph3的低温结构第85-86页
        3.2.3 isoTr-Ph3的晶体结构第86-89页
        3.2.4 TTr的晶体结构第89-91页
        3.2.5 TTr-Me4的晶体结构第91-92页
    3.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4页
第四章 C_3和S_4对称的环聚吲哚衍生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第94-114页
    4.1 线性吸收与荧光性质第94-98页
        4.1.1 线性吸收光谱第94-97页
        4.1.2 荧光光谱第97-98页
    4.2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第98-108页
        4.2.1 二阶极化率的理论计算第98-104页
            4.2.1.1 理论基础和方法第98-101页
            4.2.1.2 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计算结果第101-104页
        4.2.2 半定量粉末倍频实验第104-108页
            4.2.2.1 样品制备第104-105页
            4.2.2.2 宏观非线性光学性质第105-106页
            4.2.2.3 构效关系分析第106-108页
    4.3 热稳定性研究第108-109页
    4.4 循环伏安测试第109-111页
    4.5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第五章 位置异构的大π共轭C_3对称三聚吲哚的合成及表征第114-129页
    5.1 分子设计第114-115页
    5.2 合成路线第115-117页
    5.3 合成与表征第117-128页
        5.3.1 试剂与仪器第117页
        5.3.2 合成步骤第117-128页
            5.3.2.1 3,8,13-位化合物合成过程第117-123页
            5.3.2.2 2,7,12-位化合物合成过程第123-125页
            5.3.2.3 5,10,15-位化合物合成过程第125-127页
            5.3.2.4 其他化合物的合成第127-128页
    5.4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六章 位置异构的C_3对称三聚吲哚的晶体结构第129-148页
    6.1 位置异构的三聚吲哚衍生物的晶体结构第129-147页
        6.1.1 3-BrT-Ph的晶体结构第129-132页
        6.1.2 3-MYT-Ph的晶体结构第132-134页
        6.1.3 3-YT-Ph的晶体结构第134-137页
        6.1.4 2-YT-Ph的晶体结构第137-141页
        6.1.5 5-YT的晶体结构第141-143页
        6.1.6 5-SIT的晶体结构第143-146页
        6.1.7 3-SiT-Ph和2-SiT-Ph的晶体结构第146-147页
    6.2 本章小结第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48页
第七章 环聚吲哚化合物的双光子性质第148-181页
    7.1 环对称三聚吲哚化合物的线性吸收及荧光性质第148-154页
        7.1.1 Stokes位移及溶剂效应第148-149页
        7.1.2 荧光量子效率第149-150页
        7.1.3 位置异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第150-151页
        7.1.4 位置异构对荧光光谱的影响第151-152页
        7.1.5 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第152-153页
        7.1.6 溶剂对荧光光谱的影响第153-154页
    7.2 三聚吲哚衍生物的双光子性质研究第154-168页
        7.2.1 基本原理和实验条件第154-158页
        7.2.2 双光子吸收(TPA)验证实验第158-159页
        7.2.3 光子吸收(TPA)性质第159-160页
        7.2.4 电荷转移对双光子吸收(TPA)的影响第160-161页
        7.2.5 电荷转移及共轭性对双光子吸收(TPA)的影响第161-163页
        7.2.6 氮原子上取代基团对双光子吸收(TPA)的影响第163-165页
        7.2.7 选位效应对双光子吸收(TPA)的影响第165-168页
    7.3 理论双光子性质研究第168-179页
        7.3.1 三聚吲哚化合物的双光子性质第168-175页
            7.3.1.1 Tr和Tr-Ph3的双光子性质第168-169页
            7.3.1.2 对称性对三聚吲哚双光子性质的影响第169-170页
            7.3.1.3 位置异构对三聚吲哚双光子性质的影响第170-172页
            7.3.1.4 N原子上取代基团对双光子性质的影响第172-174页
            7.3.1.5 2BYT-Ph和3BYT-Ph的结构优化第174-175页
        7.3.2 四聚吲哚化合物的双光子性质第175-179页
            7.3.2.1 Tr和TTr的双光子性质第175-176页
            7.3.2.2 TTr的双光子性质第176-177页
            7.3.2.3 N原子上取代基团对四聚吲哚双光子性质的影响第177-178页
            7.3.2.4 位置异构和取代基团对四聚吲哚双光子性质的影响第178-179页
    7.4 本章小结第179-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1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81-183页
附录 主要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和质谱图第183-2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文章第215-216页
致谢第216-217页
附件第217-23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钛基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和锂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易宝支付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