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新型介孔无机物/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61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导电高分子概述第10-14页
    1.3 聚苯胺简介第14-27页
        1.3.1 聚苯胺的研究历史第14-15页
        1.3.2 聚苯胺的结构第15-16页
        1.3.3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第16-18页
        1.3.4 聚苯胺的导电机制第18-21页
        1.3.5 聚苯胺的掺杂第21-25页
        1.3.6 聚苯胺的性质及其应用第25-27页
    1.4 聚苯胺基复合材料第27-32页
        1.4.1 聚苯胺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第27-30页
        1.4.2 聚苯胺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0-32页
    1.5 介孔材料第32-42页
        1.5.1 介孔材料的定义及性质第32-33页
        1.5.2 硅基介孔材料—介孔分子筛研究进展第33-42页
    1.6 天然无机管状材料—埃洛石纳米管第42-45页
        1.6.1 埃洛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质第42-44页
        1.6.2 埃洛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第44-45页
    1.7 本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61页
第二章 新型MCM-48介孔分子筛/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61-77页
    2.1 引言第61-62页
    2.2 实验部分第62-64页
        2.2.1 实验原料第62页
        2.2.2 实验仪器第62-63页
        2.2.3 MCM-48介孔分子筛的合成第63页
        2.2.4 质子磺酸功能化MCM-48分子筛的制备第63-64页
        2.2.5 PANI/F-MCM-48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4页
    2.3 分析与表征第64-66页
        2.3.1 形貌分析第64页
        2.3.2 拉曼光谱分析第64-65页
        2.3.3 红外光谱分析第65页
        2.3.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65页
        2.3.5 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第65页
        2.3.6 热失重分析第65页
        2.3.7 样品室温电导率测试第65-6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66-73页
        2.4.1 拉曼光谱分析第66-67页
        2.4.2 红外光谱分析第67-68页
        2.4.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68页
        2.4.4 热失重分析第68-69页
        2.4.5 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第69-70页
        2.4.6 形貌分析第70-71页
        2.4.7 PANI/F-MCM-48复合材料室温电导率分析第71-73页
    2.5 本章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三章 共轴管状埃洛石/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77-93页
    3.1 引言第77-78页
    3.2 实验部分第78-80页
        3.2.1 实验原料第78-79页
        3.2.2 实验仪器第79页
        3.2.3 自组装质子酸单片层功能化埃洛石(SPAM-HNTs)的制备第79页
        3.2.4 埃洛石/聚苯胺(SPAM-HNTs/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9-80页
    3.3 分析与表征第80-81页
        3.3.1 形貌分析第80页
        3.3.2 拉曼光谱分析第80页
        3.3.3 红外光谱分析第80页
        3.3.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80-81页
        3.3.5 X-射线衍射分析第81页
        3.3.6 热失重分析第81页
        3.3.7 样品室温电导率测试第81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81-88页
        3.4.1 形貌分析第81-82页
        3.4.2 拉曼光谱分析第82-83页
        3.4.3 红外光谱分析第83-84页
        3.4.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84-85页
        3.4.5 X-射线衍射分析第85-86页
        3.4.6 热失重分析第86-87页
        3.4.7 SPAM-HNTs/PANI复合材料室温电导率分析第87-88页
    3.5 本章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第四章 基于功能化埃洛石的纳米反应器研究第93-104页
    4.1 引言第93-94页
    4.2 实验部分第94-96页
        4.2.1 实验原料第94页
        4.2.2 实验仪器第94页
        4.2.3 MoO(O_2)_2(DMF)_2的合成第94页
        4.2.4 HNTs-AAPTMS-SL的制备第94-95页
        4.2.5 HNTs-AAPTMS-SL-Mo的制备第95-96页
    4.3 分析与表征第96页
        4.3.1 催化剂表征第96页
        4.3.2 催化活性测试第9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96-100页
        4.4.1 形貌分析第96-97页
        4.4.2 红外光谱分析第97页
        4.4.3 催化活性测试第97-99页
        4.4.4 催化剂体系的纳米反应器原理第99-100页
        4.4.5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第100页
    4.5 本章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4-106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性C-P键的催化不对称构建以及在非天然氨基酸合成中的应用
下一篇: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的循证评价和对糖尿病大鼠胃动力影响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