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兽医蠕虫学论文

基于线粒体基因对多头带绦虫和泡状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本论文的创新性工作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3页
英文缩写词汇说明第14-2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21-37页
    1 多头带绦虫及泡状带绦虫研究进展第21-24页
        1.1 虫体形态第21-22页
        1.2 生活史第22-23页
        1.3 流行病学第23页
        1.4 临床症状及危害第23页
        1.5 防治第23-24页
    2 带科带属绦虫分类与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第24-35页
        2.1 带属绦虫的传统分类方法第24-25页
        2.2 带属绦虫的现代DNA技术分类方法第25-27页
        2.3 线粒体基因在带属绦虫分子分类中的应用第27-33页
        2.4 核糖体基因在带属绦虫分子分类中的应用第33-34页
        2.5 核基因在带属绦虫分子分类中的应用第34-35页
    3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35-37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37-131页
    第一章 基于线粒体cox1和Cyt b基因对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37-54页
        摘要第37-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3页
            1.1 材料第38-39页
            1.2 方法第39-41页
            1.3 数据分析第41-43页
        2 结果第43-51页
            2.1 cox1和Cyt b基因全序列的特征及同源性第43页
            2.2 遗传多样性第43-47页
            2.3 种系发育分析与单倍型网络分布第47-51页
        3 讨论第51-53页
            3.1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1-52页
            3.2 单倍型网络分布分析第52页
            3.3 cox1和Cyt b在多头带绦虫分子分类中的应用第52-53页
        4 小结第53-54页
    第二章 基于线粒体nadl和nad4基因对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54-66页
        摘要第54-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1.1 材料第55页
            1.2 方法第55页
            1.3 数据分析第55-57页
        2 结果第57-63页
            2.1 pnad1和pnad4的序列特征和同源性比较第57-58页
            2.2 遗传多样性第58-60页
            2.3 系统发育分析与单倍型网络分布第60-63页
        3 讨论第63-65页
            3.1 序列特征分析第63页
            3.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3-64页
            3.3 系统发育和单倍型网络分布分析第64-65页
            3.4 nad1和nad4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在多头带绦虫中的应用第65页
        4 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cox2基因对四川和云南地区泡状带绦虫种群的遗传结构研究第66-79页
        摘要第66-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69页
            1.1 材料第67页
            1.2 方法第67-68页
            1.3 数据分析第68-69页
        2 结果第69-76页
            2.1 pcox2序列的组成及变异第69-70页
            2.2 pcox2序列同源性第70页
            2.3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70-73页
            2.4 种群遗传结构第73-74页
            2.5 系统发育分析与单倍型网络分布第74-76页
        3 讨论第76-78页
            3.1 cox2序列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6-77页
            3.2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77页
            3.3 种系发育分析和单倍型网络分布第77-78页
        4 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对四川和云南地区泡状带绦虫种群的遗传结构研究第79-91页
        摘要第79-8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0-81页
            1.1 材料第80页
            1.2 方法第80-81页
            1.3 数据分析第81页
        2 结果第81-88页
            2.1 Cyt b基因序列的组成及变异第81-82页
            2.2 Cyt b基因序列同源性第82页
            2.3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82-83页
            2.4 种群遗传结构第83-86页
            2.5 基于Cyt b序列的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与单倍型网络分布第86-88页
        3 讨论第88-90页
            3.1 序列组成及变异分析第88-89页
            3.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89页
            3.3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89页
            3.4 系统发育和单倍型网络分布分析第89-90页
            3.5 Cyt b基因在带属绦虫分子分类中的应用第90页
        4 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基于线粒体nadl和coxl基因对四川和云南地区泡状带绦虫种群的遗传结构研究第91-109页
        摘要第91-9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2-94页
            1.1 材料第92页
            1.2 方法第92-93页
            1.3 数据分析第93-94页
        2 结果第94-106页
            2.1 pnad1和cox1基因序列的特征第94-95页
            2.2 pnad1和cox1基因序列同源性第95页
            2.3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95-101页
            2.4 种群遗传结构第101-102页
            2.5 基于pnad1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与单倍型网络分布第102-104页
            2.6 基于pcox1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与单倍型网络分布第104-106页
        3 讨论第106-108页
            3.1 序列组成特征分析第106-107页
            3.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107页
            3.3 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第107页
            3.4 cox1和nad1基因在泡状带绦虫分子分类中的应用第107-108页
        4 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基于线粒体nad4基因对四川、云南和青海地区泡状带绦虫种群的遗传结构研究第109-123页
        摘要第109-11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10-112页
            1.1 材料第110页
            1.2 方法第110页
            1.3 数据分析第110-112页
        2 结果第112-119页
            2.1 pnad4序列特征及同源性第112页
            2.2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112-113页
            2.3 种群遗传结构第113-116页
            2.4 种群动态分析第116-117页
            2.5 单倍型种系发育分析与单倍型网络分布的构建第117-119页
        3 讨论第119-122页
            3.1 序列组成及变异分析第119页
            3.2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119-120页
            3.3 种群结构分析第120页
            3.4 系统发育关系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第120-121页
            3.5 不同分子标记在泡状带绦虫分子分类中的应用第121-122页
        4 小结第122-123页
    第七章 多头带绦虫虫卵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第123-131页
        摘要第123-12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24-126页
            1.1 材料第124页
            1.2 方法第124-126页
        2 结果第126-129页
            2.1 多头带绦虫和犬粪便DNA PCR扩增结果第126-127页
            2.2 测序比对结果第127页
            2.3 特异性第127-128页
            2.4 灵敏度第128页
            2.5 临床粪样应用检测第128-129页
        3 讨论第129-130页
            3.1 犬绦虫感染检测方法的比较第129-130页
            3.2 特异性和灵敏性鉴定第130页
            3.3 DNA提取第130页
        4 小结第130-131页
第三部分 结论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C型胞质败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下一篇:植物MYB转录因子家族的分子进化机制及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MYB基因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