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货币政策下我国银行网络鲁棒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2.1 货币政策衡量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2 银行网络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3 网络鲁棒性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第3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23-36页 |
3.1 货币政策概述 | 第23-29页 |
3.1.1 货币政策涵义 | 第23页 |
3.1.2 货币政策工具 | 第23-25页 |
3.1.3 货币政策衡量规则 | 第25-29页 |
3.2 银行网络模型概述 | 第29-34页 |
3.2.1 银行网络统计性质 | 第29-30页 |
3.2.2 银行网络模型 | 第30-34页 |
3.3 网路鲁棒性概述 | 第34-36页 |
3.3.1 鲁棒性涵义 | 第34页 |
3.3.2 复杂网络的鲁棒性特征 | 第34-36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6-40页 |
4.1 货币政策松紧的衡量 | 第36-37页 |
4.2 银行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37-39页 |
4.2.1 银行同业拆借矩阵的计算 | 第37-38页 |
4.2.2 银行网络的构建 | 第38-39页 |
4.3 银行网络鲁棒性的度量 | 第39-40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40-56页 |
5.1 数据选取 | 第40-42页 |
5.1.1 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数据选取 | 第40-41页 |
5.1.2 构建银行网络的数据选取 | 第41-42页 |
5.2 实证检验 | 第42-54页 |
5.2.1 货币政策松紧的检验 | 第42-48页 |
5.2.2 我国银行网络的生成 | 第48-51页 |
5.2.3 我国银行网络鲁棒性的检验 | 第51-54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6-58页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 第63-70页 |
附录B | 第70-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