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流体力学论文--多相流论文

多相流离散相速度的测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多相流简介第11页
    1.2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泡沫浮选气泡速度检测系统原理第17-29页
    2.1 泡沫浮选原理第17-22页
        2.1.1 泡沫浮选流程第17-20页
        2.1.2 浮选过程操作变量第20-22页
    2.2 气泡上升速度测量系统检测原理第22-24页
        2.2.1 电容传感器第22-23页
        2.2.2 气泡上升速度测量系统原理第23-24页
    2.3 互相关技术第24-26页
        2.3.1 相关技术简介第24-25页
        2.3.2 相关系数简介第25页
        2.3.3 相关函数简介第25-26页
    2.4 气泡上升速度测量系统整体结构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第29-47页
    3.1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第29-30页
    3.2 极板切换控制电路第30-31页
        3.2.1 多路模拟开关第30页
        3.2.2 极板切换控制电路设计第30-31页
    3.3 微小电容检测电路第31-40页
        3.3.1 微小电容检测电路原理第31-32页
        3.3.2 正弦激励发生电路第32-34页
        3.3.3 放大与跟随电路第34-36页
        3.3.4 C/V转换电路第36-37页
        3.3.5 相敏解调电路第37-38页
        3.3.6 减法器电路及参考电压电路第38-40页
    3.4 跟随与限幅电路第40-41页
        3.4.1 电压跟随器第40页
        3.4.2 限幅电路第40-41页
    3.5 单片机及其他电路第41-44页
        3.5.1 单片机的选取第41-42页
        3.5.2 复位电路第42-43页
        3.5.3 通讯电路第43-44页
    3.6 系统电源设计第44-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第47-55页
    4.1 相关测速算法的研究第47-48页
        4.1.1 互相关直接算法第47-48页
        4.1.2 互相关间接算法第48页
    4.2 下位机数据采集程序设计第48-51页
        4.2.1 主程序第48-49页
        4.2.2 系统初始化程序第49-50页
        4.2.3 激励信号产生程序第50页
        4.2.4 串行通信程序第50-51页
    4.3 上位机程序第51-54页
        4.3.1 上位机通信程序第52-53页
        4.3.2 速度测量算法程序设计第53页
        4.3.3 插值算法第53页
        4.3.4 上位机界面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液位高度算法设计第55-65页
    5.1 数字滤波程序设计第55-56页
    5.2 现场数据分析第56-58页
    5.3 输出电压曲线与大值判断第58-59页
        5.3.1 输出电压曲线区域划分第58-59页
        5.3.2 大值判断方法第59页
    5.4 界面判断程序设计第59-61页
        5.4.1 有大值界面判断程序第59-60页
        5.4.2 无大值界面判断程序第60-61页
    5.5 确认液位变化程序设计第61-62页
    5.6 地线接水程序设计第62-63页
    5.7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6章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第65-73页
    6.1 实验室环境实验过程第65页
    6.1.1 气泡上升速度测量实验第65-67页
    6.1.2 液位高度测量实验第67-68页
    6.2 实验室环境及现场的影响因素第68-70页
        6.2.1 实验室环境影响因素第68-69页
        6.2.2 现场的影响因素第69-70页
    6.3 误差分析第70-71页
        6.3.1 系统误差第70页
        6.3.2 随机误差第70-71页
        6.3.3 粗大误差第71页
    6.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结论第73页
    7.2 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圆坯连铸结晶器内磁流耦合场的数值分析
下一篇:蓄电池组智能均衡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