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桦木论文

光皮桦与河桦种间杂种鉴定及其组织培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桦木属植物的种类和资源分布第10-11页
    1.2 桦木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桦木属植物常规育种第11-14页
        1.2.2 桦木属植物分子育种第14页
    1.3 桦木属植物组培快繁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光皮桦的组织培养第15页
        1.3.2 河桦的组织培养第15页
        1.3.3 白桦的组织培养第15-16页
        1.3.4 西南桦的组织培养第16-17页
    1.4 植物种间杂种鉴定技术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1 形态鉴定第17页
        1.4.2 同工酶鉴定第17-18页
        1.4.3 SSR标记鉴定第18-20页
            1.4.3.1 SSR标记的原理和特点第18-19页
            1.4.3.2 SSR标记的操作步骤第19页
            1.4.3.3 基于SSR的植物种间杂种鉴定研究第19-2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0-21页
2 SSR分子标记鉴定光皮桦与河桦种间杂种第21-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2.1.1 试验材料第21页
        2.1.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第21-22页
        2.1.3 SSR引物的筛选和PCR扩增第22-23页
        2.1.4 杂种SSR鉴定第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2.2.1 DNA浓度检测结果第23-24页
        2.2.2 亲本种间的SSR标记多态性第24-25页
        2.2.3 杂交后代的SSR的鉴定第25-28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28-29页
3 光皮桦与河桦种间杂种的形态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第29-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3.1.1 植物材料第29页
        3.1.2 形态特征观测第29页
            3.1.2.1 叶片形态特征测量第29页
            3.1.2.2 主干皮孔数测定第29页
        3.1.3 光合特性测定第29-30页
            3.1.3.1 叶色值测量第29-30页
            3.1.3.2 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光合参数的测定第30页
            3.1.3.3 光合-CO_2响应曲线测定第30页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3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3.2.1 光皮桦与河桦种间杂种的形态特征第31-34页
            3.2.1.1 叶片特征比较第31-33页
            3.2.1.2 主干皮孔数差异第33-34页
        3.2.2 光皮桦与河桦种间杂种的光合特性第34-37页
            3.2.2.1 叶色值的差异第34-35页
            3.2.2.2 光合-光响应曲线第35-36页
            3.2.2.3 光合-CO_2响应曲线第36-37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7-38页
4 光皮桦与河桦种间杂种的组织培养研究第38-4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4.1.1 材料第38页
        4.1.2 外植体的灭菌第38页
        4.1.3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第38页
        4.1.4 叶片诱导分化培养基的筛选第38-39页
        4.1.5 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第3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4.2.0 采集不同时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第39-40页
        4.2.1 生根培养基筛选结果第40-41页
        4.2.2 适宜叶片分化培养基筛选结果第41-43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43-4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4-45页
    5.1 主要结论第44页
    5.2 研究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个人简历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诸暨市农户村淘4S店消费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两系杂交籼稻种子物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