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迭代技术的某MPV副车架疲劳仿真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2 疲劳及迭代相关理论 | 第12-21页 |
2.1 循环载荷描述 | 第12-14页 |
2.2 材料疲劳S-N曲线 | 第14页 |
2.3 平均应力对疲劳的影响 | 第14-15页 |
2.4 疲劳线性累计损伤理论 | 第15-16页 |
2.5 雨流计数 | 第16-17页 |
2.6 疲劳预测过程 | 第17-18页 |
2.7 载荷迭代过程 | 第18-20页 |
2.7.1 迭代方法概述 | 第18-19页 |
2.7.2 迭代流程 | 第19-2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副车架有限元建模 | 第21-28页 |
3.1 有限元相关知识 | 第21-22页 |
3.1.1 有限元理论概述 | 第21页 |
3.1.2 Hyperworks平台介绍 | 第21-22页 |
3.2 副车架有限元建模 | 第22-25页 |
3.2.1 几何清理 | 第22-23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23-25页 |
3.3 副车架求解 | 第25-27页 |
3.3.1 生成有限元结果文件 | 第25-27页 |
3.3.2 生成柔性体文件 | 第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整车动力学建模 | 第28-47页 |
4.1 Adams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4.2 悬架多体动力学建模 | 第29-36页 |
4.2.1 模型搭建 | 第29-33页 |
4.2.2 模型调试 | 第33-36页 |
4.3 悬架K&C特性仿真与试验对标 | 第36-45页 |
4.3.1 前悬架K&C特性对标验证 | 第37-41页 |
4.3.2 后悬架K&C特性对标验证 | 第41-45页 |
4.4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试验场道路疲劳载荷采集及载荷虚拟迭代 | 第47-68页 |
5.1 试验场道路和采集设备介绍 | 第47-50页 |
5.1.1 试验场介绍 | 第47-48页 |
5.1.2 采集设备介绍 | 第48-50页 |
5.2 试验场道路谱疲劳载荷采集过程 | 第50-59页 |
5.2.1 采集通道设置 | 第50-57页 |
5.2.2 采集流程 | 第57-59页 |
5.3 采集数据处理 | 第59-60页 |
5.4 载荷迭代过程 | 第60-61页 |
5.5 载荷迭代结果评价 | 第61-67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6 疲劳仿真分析 | 第68-73页 |
6.1 疲劳仿真流程 | 第68页 |
6.2 副车架疲劳仿真分析 | 第68-72页 |
6.2.1 仿真分析的输入及设置 | 第68-71页 |
6.2.2 副车架仿真结果分析及验证 | 第71-72页 |
6.3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