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红鳍原鲌年龄、生长、繁殖及食性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鱼类生物学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1.1 鱼类年龄 | 第11-12页 |
1.1.1.1 年龄鉴定方法 | 第11页 |
1.1.1.2 年龄鉴定的精确性比较 | 第11-12页 |
1.1.1.3 年龄组划分 | 第12页 |
1.1.1.4 年轮的形成周期和时间 | 第12页 |
1.1.2 鱼类生长 | 第12-13页 |
1.1.2.1 生长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1.2.2 体长体重关系 | 第13页 |
1.1.2.3 生长方程 | 第13页 |
1.1.3 鱼类繁殖 | 第13-14页 |
1.1.3.1 性比 | 第13页 |
1.1.3.2 初次性成熟年龄和大小 | 第13-14页 |
1.1.3.3 繁殖季节和产卵类型 | 第14页 |
1.1.3.4 繁殖力 | 第14页 |
1.1.4 鱼类食性 | 第14-16页 |
1.1.4.1 食物组成分析 | 第15页 |
1.1.4.2 食物组成变化 | 第15页 |
1.1.4.3 摄食强度 | 第15-16页 |
1.2 红鳍原鲌生物学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滇池红鳍原鲌的年龄特性 | 第19-29页 |
2.1 前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19页 |
2.2.2 样品处理 | 第19-20页 |
2.2.3 年轮形成周期 | 第20页 |
2.2.4 年龄鉴定材料比较分析 | 第20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3 结果 | 第20-27页 |
2.3.1 四种年龄材料的年轮特征 | 第20-22页 |
2.3.2 四种年龄材料的比较分析 | 第22-26页 |
2.3.3 年轮形成周期 | 第26页 |
2.3.4 年龄结构 | 第26-27页 |
2.4 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滇池红鳍原鲌的生长特性 | 第29-39页 |
3.1 前言 | 第2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3.2.1 样品采集 | 第29页 |
3.2.2 体长体重关系 | 第29-30页 |
3.2.3 生长方程 | 第30-31页 |
3.2.4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3.3 结果 | 第31-36页 |
3.3.1 体长和体重分布 | 第31-32页 |
3.3.2 体长和体重关系 | 第32-33页 |
3.3.3 生长方程 | 第33-36页 |
3.4 讨论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滇池红鳍原鲌的繁殖特征 | 第39-50页 |
4.1 前言 | 第39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39-41页 |
4.2.1 样本采集 | 第39页 |
4.2.2 性腺发育分期 | 第39-40页 |
4.2.3 初次性成熟年龄和大小 | 第40页 |
4.2.4 成熟系数和性比 | 第40页 |
4.2.5 繁殖力和卵径测定 | 第40-41页 |
4.3 结果 | 第41-47页 |
4.3.1 性比 | 第41-42页 |
4.3.2 初次性成熟年龄和体长 | 第42-44页 |
4.3.3 繁殖季节 | 第44页 |
4.3.4 产卵类型 | 第44页 |
4.3.5 繁殖力 | 第44-47页 |
4.4 讨论 | 第47-50页 |
第五章 滇池红鳍原鲌的食性研究 | 第50-58页 |
5.1 前言 | 第50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50-52页 |
5.2.1 样本采集 | 第50页 |
5.2.2 摄食强度 | 第50-51页 |
5.2.3 食物种类鉴定 | 第51页 |
5.2.4 食物组成分析 | 第51-52页 |
5.3 结果 | 第52-56页 |
5.3.1 摄食强度 | 第52页 |
5.3.2 食性分析 | 第52-53页 |
5.3.3 不同体长组、季节和性别的食物组成分析 | 第53-56页 |
5.4 讨论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